第15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
点滴行动 敬老爱老
生活小贴士
“老人节”习俗
传承老手艺 老人在出力
myb3a5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承老手艺 老人在出力
飞针走线 绣出精致虎头鞋

本报记者 尹春灵 高 凯 文/图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传统的老手艺、老手工品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近日,记者途经新郑市人民路时,竟看到路边摆放了一些久违的老手工品:亲手制作的鞋垫、精美的虎头鞋。更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做工精美的作品都出自老人之手,他们在传承老手艺方面默默地贡献着力量。

手工鞋垫 舒适透气受青睐

今年74岁的苏玉梅,是新郑市辛店镇千户寨村的村民。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该市人民路附近卖鞋垫。一张小板凳、一辆小推车,车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鞋垫。“这鞋垫是她自己做的,布料厚实,穿上还透气,很受中年人热爱。”在她的摊位前,一提起苏玉梅老人的鞋垫,大家都赞不绝口。

家人都想让老人好好享享清福,但是老人偏要拾起自己的老本行。“自己年轻时都穿自己做的鞋垫,家人也穿,这么多年了,还是放不下,只要有空我就会做。”看来,老人对鞋垫有着深厚的感情。

比起新鞋里自带的鞋垫,苏玉梅的鞋垫制作过程要复杂些。“要先用糨糊把闲散的布料粘起来,等它晾干或晒干后,根据鞋样裁剪,再在上面铺叠一层布料,把衬边匝实。”苏玉梅老人介绍道,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缝纫机匝出一双双鞋垫。平时自己一天能够做10双左右鞋垫,卖出去的价钱在1元到3元不等,顾客主要是中年人和学生。不管挣钱多少,老人觉得自己的鞋垫受到顾客的喜爱,心里就很 舒畅。

老人说,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种纯手工的鞋垫是怎样做出来的,更别提自己亲手做了。在制作鞋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缝纫机在几十年前,还是结婚三大件之一呢,现在却“退伍”了。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右手转着飞轮,左手按着布料,双脚有节奏地踩着踏板。

近日,记者见到新郑市龙王乡霹雳店村村民安桂珍时,她正在一针针地纳着巴掌大的鞋底。在她旁边放着已经做好的一双精致可爱的虎头鞋。白底花布的千层鞋底,红色布料做帮,鞋面上是精心刺绣的虎头形状。虽说它只有十厘米,但是眼睛、嘴巴等五官俱全,再配上虎须、眉头中间的威武“王”字,更给虎头增添了不少“虎气”,让人顿生爱慕之心,忍不住拿起来左瞧瞧,右看看。

自己缝制的虎头鞋这么受欢迎,安桂珍很是高兴,她告诉记者,这样的鞋子虽小,但是“工程量”却不小。先得做好鞋子轮廓,然后安鼻子、耳朵,缝眼睛,还得绣眉毛、捋胡子,很费功夫。自己做好了,就送给亲戚朋友,看着他们高兴,她更是乐开了花。

早年,她向村里的老人学习了如何缝制虎头鞋,当时可是费了很大劲才学会的。小小虎头鞋,寓意却很大。她介绍道,虎头鞋不仅舒适美观,也寓意一种吉祥,以虎避邪祈福。很多年前,小孩儿都穿虎头鞋,鞋头上老虎头越大,精气神就越足,有虎虎生威之意。这种习俗现在还在一些地方延续,谁家添了宝宝,老一辈会送上几双虎头鞋。

“现在会做虎头鞋的人越来越少了,一般是老年人,年轻人基本上都耐不下性子学这个。”安桂珍的心底有一丝遗憾:虎头鞋精致美观,愿意学习的人却很少,她希望这一民间工艺能永远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她会很乐意传授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做出更多活灵活现的虎头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