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法制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子女强迫老人居住低劣的房屋
怎么办?
送法入户解疑惑
上门调解化矛盾
化解纠纷需要“合法”
以科技为依托 以公开促公正 以制度做保障
“5+1+N”工作法
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成效显著
新郑法院为年轻
干警成长铺路搭桥
myb3a7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化解纠纷需要“合法”
——记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调解员张合法

本报记者 刘佳美 通讯员 董松峰 刘 玺

在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有一种说法:只要群众之间有冲突,无论大小,当人群中有人喊出一句“找合法来评评理”时,不管是吵得面红耳赤的邻居,还是闹得不可开交的夫妻,瞬间便会冷静下来。

大家口中的“合法”究竟是何许人,竟会有如此的威信和影响力?对该村走访了解后发现,原来大家口中的“合法”就是该村63岁的调解员张合法,说他的名字在村里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绝不夸张,尤其是其“合理合法”的调解似乎颇得人心。

初见老张,与他对视的一刹,记者能感觉到他眼神中有一种可以看穿人心的东西,用他自己话说:“我干调解工作30年,处理大大小小矛盾纠纷3000件只多不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确实是,我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看出他大概在想什么,比如你现在就不太相信我说的。”记者尴尬地笑了笑,对老张洞若观火的观察力很是佩服。“小伙子,咱去村里走一走,你就信了。”老张说着往村里走去。

一路上,与老张打招呼的人不断,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正在追逐嬉戏的孩子,还是看似桀骜不驯的青年,见了老张立刻规规矩矩地打招呼。老张则如数家珍般告诉记者这个人之前和邻居因为何事产生矛盾,自己如何让他们握手言和;那个人因为婆媳关系不和,最后又是在自己调解下和好如初。

“我们村不算大,也就2600来口人,村里的纠纷也不大,基本上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张边走边说,他说村里的纠纷大多属于“法院管不着、村委管不了、部门管不好”的“盲区”,到司法机关够不上立案标准,但不解决又确实容易引起更大矛盾。“所以越是小事越考验我们这些调解员的法律水平、沟通能力。调解工作没有固定套路,就是见招拆招,但都得合情、合理、合法。”老张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工作,既能为党和政府分忧,又能为群众解难。

走到南水北调在该村的施工现场,老张说这个项目曾让一向太平的村庄突然“热闹起来”。由于该工程占用该村1203亩土地,在施工中因为土地补偿款、土方工程的噪音、扬起的灰尘影响庄稼的收成、车子碾压自来水管道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边是利益受损的同村群众,一边是造福子孙的国家工程。我既要为群众争取利益,同时还要保证项目正常运转不受阻。那段时间我老命都快搭上了,没日没夜地跑部门、找群众代表,让大家坐一起商量,最后事情圆满解决,我心里特别欣慰。”老张得意地笑着说。

在经过一座破旧的房子时,老张沉默半天后,说刚才那座房子就是他家的。“这些年成天泡在人家田间地头管闲事,自己家的事儿却顾不上,前段播种也没顾上。”老张很是愧疚地说。但让他欣慰的是,那些曾被他调解劝和的群众总会到他家里帮忙干农活。“只有把群众的事儿装心里,人家才会把你的事儿放心上。”老张说。

来到村里的调解室,记者看到老张的桌子上摊开着一本《民法学》和写了一半的笔记,“打铁不得自身硬么,调解任何矛盾纠纷,我得先把相关法律弄透,才能去找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为了多学理论知识,该市司法局组织的培训班和法律课,他场场不落。同时,他还每月定期给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上普法课,让更多的人懂法用法。

付出总有收获,敬楼村因为多年治安稳定,没有非法上访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省依法治省办公室评为全省“民主法治村”。村民敬富斌感慨地说:“我们村解决纠纷离不开‘合法’,因为他的调解一直都‘合理合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