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天王寺村
《熟年》
早市(油画) 齐俊生
姓名杂趣
“及时雨”与“酒疤瘌”
杨 杰书法
牡丹在秋末绽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天王寺村

朱坤杰

天王寺村是中原区著名的历史村庄,曾是须水地区新文化的发祥地,位于建设西路北侧,须水河西边,村名由寺名而来。

据该村古碑文记载,唐朝贞观年间(627~650),该地建有一座大型寺院名叫天王寺。该寺院占地约15亩,为古代宫殿式建筑,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庄重典雅。院内建有天王殿、石佛殿、火神殿、关公殿等11座殿堂。各殿堂佛像威严逼真,栩栩如生;壁画人物形象各异,姿态传神。寺院碑林立碑20余通,记载着建寺时间、地方传说故事及乡绅撰写的纪念碑文。

该寺由于建筑规模宏伟,香火旺盛,影响较大,远至安阳、河北等地的一些香客也都来此上香许愿。天王寺附近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大刘村,一个叫谷新庄。由于寺名比村名知名,久而久之,寺名也就成了两个村的指示方位,不知什么时间天王寺逐渐代替了大刘村、谷新庄两个村名,原村名被遗忘。

由于该寺庙宇文化的发展,吸引了不少文人香客,使该地的文化发展较快,并带动了整个须水地区。据记载1884年天王寺就建立了天王寺义塾;1898年崇尚新潮教育的须水名人李舒锦、李德固等,在该寺办起了“须右书院”,是须水地区第一所初等小学;1900年复建“蚕桑学校”,传播种桑养蚕知识;1917年又建立了“纺织学校”,并开设了实习工厂;1942年再建“须右中学”;新中国成立后,“须右中学”更名为荥阳县第一初中,1960年更名为郑州市21中学,沿用至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