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书架
连 载
文史杂谈
民俗
知味
散文
lh4762
lh476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史杂谈

古代的“公务员”

(1)

许昌浩

当代国家公务员可谓体面,生活起居作息的环境和条件比较好,待遇也相当稳定和优厚。难怪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招录公务员趋之若鹜,以致形成“公考族”与“公考热”。近两年来,全国自上而下整风肃纪,力纠“四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及庸散懒慢贪等不正之风受到穷追猛打,一些人又开始抱怨公务员不好当了。那么,古代“公务员”的状况又如何呢? 近读史书发现,其实,古代的“公务员”考勤也是蛮严格的,“治庸”也是颇过硬的,古代“公务员”不好当啊。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发达的一个朝代,唐朝朝廷拥有一大帮人为皇帝和国家效力,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机关公务员。那么,唐朝的国家机关公务员是怎么上班?怎么工作的呢?

每天上班前看天气,是很多人的习惯,夏天雨多,更是要注意,可是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唐都长安,就比较难办了。下小雨当然很有诗意,但是雨下大了也是很麻烦甚至要命的事情。

贞元二年(786年)夏某天,下了一场大暴雨。长安街道上水深数尺,吏部侍郎崔纵去上班,结果在崇义里西门这个地方,被水所困,之后在水中漂浮了几十步远,街道两边店铺里的伙计们看到后,呼叫着相继进到水中救他,才使他免遭一死。但是其他人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这一天长安溺死了好多人。

唐代时,官员在苦寒、雨雪、酷暑时均会享受到不上班的待遇。其中尤以雨雪造成泥雨放朝的情况最多,这与长安纯为泥土大道有关。因为若逢雨雪,土道经行人车马践踏,行走会极为不便。白居易写过一首《和韩侍郎苦雨》,就说到了这种情况。韩侍郎就是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秋雨下后,朝廷已经发布了放朝的消息,而韩愈没有听到,仍然照常赶赴早朝,走到半路才知情,无奈踏泥而归,那时放朝的消息是通过内廷的鼓声传达给散居长安各街坊的官员的!长安那么大,难免有人会听不到,如果像今天有事打个电话就方便多了。

政府也曾考虑过解决雨天道路难行的问题,在唐代诗文中屡见的“沙堤”就是为了官员上朝方便所铺设。它又叫“沙路”、“沙道”、“堤沙”等。修沙堤的沙,多取自泸河。天宝三年(744年),时任京兆尹的萧炅首先提到这个建议。他在上疏中称应在长安郭内南北、东西各三条与城门相通的、直至大明宫的交通要道上,将泥土和沙子相混夯实,然后再铺上细沙。萧炅本人是天宝年间奸相李林甫的狗腿子,但是他铺设的沙堤却堪称长安道路建设中造福士庶的一件大善事。所以许多人尽管鄙夷他的为人,但在这一点上还是肯定他的作为。因为“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对习惯了行路苦的长安人来说,走在上面的确感觉很舒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