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绿城杂俎
新书架
博古斋
随笔
掌故
lh48153
lh492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小平小道行

马承钧

1984年8月22日,双眸被人民日报一篇署名“毛毛”的长文《在江西的日子里》紧紧拽住,这天正值邓小平80华诞。该文以平和口吻回顾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中国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被贬江西新建县“劳动改造”的亲历。文中多次提到他每天必走的一条小路——邓小平小道。据悉邓读罢此文在报上写下六个字:“看了,写的真实。”

从此“邓小平小道”五个字深深印入脑际,我很想择机去新建县看看,到“邓小平小道”走一走。

今年8月22日是邓公诞辰110周年,央视隆重推出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描述1976年至1984年邓公政治生涯最辉煌的8年,他以宽阔的胸襟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一步步把国家带上改革开放的新纪元,谱写出举世瞩目的“春天的故事”。

我再也不能等待,中秋佳期远赴江西,去圆我心中多年的梦。

邓公江西旧居位于新建县望城岗原南昌陆军学院院内,这是一个正方形院落,一幢小楼就是小平夫妇“软禁处”,楼前有小平夫妇耕种过的菜地。室内陈设简陋,起居间摆放着他研读过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书上有一行行眉批小字。

走出小院,一条崎岖小路由此延伸,路中竖有一块一人高的椭圆形褐红色景观石,上刻“小平小道”四个红色大字,小平夫妇每天从这里去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改造”。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一名落难的“普通工人”,地位与环境的巨大反差却未磨灭小平同志的信念和意志,他愈挫愈勇、不改初衷,以一名革命家志存高远的乐观心态早出晚归参加劳动。小平小道,原是厂里为照顾邓小平少走路和安全,从厂后围墙打开的一条小路,邓公在这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上走了三年多。

“小平小道”全长1.5公里,乃荆棘丛生的田埂小路。邓小平每早沿小路步行20多分钟走进机修车间,三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如今被称为“小平车间”的机修车间摆着小平夫妇用过的钳工台和钳子、扳手等工具。50年前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练就的本领,想不到竟然半个世纪后派上用场。车间里竖有一幅邓小平画像,厂区还立有一尊小平铜像。

徜徉在小平小道,我的心情复杂,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想起屈原流放而后有《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发愤著《史记》;还想起少时学过的一首苏联歌曲《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

遥想当年,走在小路上的邓小平习惯在困惑中思考:他遥望京都,想起颐指气使的“四人帮”倒行逆施,神州大地一片荒芜与狂热,心中充满无限愤恨与焦虑。他问上苍和大地:中国的前途命运在哪里?

他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行走在这条小路,耳闻目睹太多的悲凉:一位老师傅因缺钱而耽误急症孩子的救治,一名家属因丢失50块钱喝了农药。一次他遇见一农妇提着一小袋萝卜,问这些萝卜能卖多少钱?老妪道:“种萝卜都得偷偷摸摸,当心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哪里还敢上集市卖呐!”这一切深深刺痛了邓小平!一个惊雷般的呐喊从他心底爆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此下去中国将被“开除球籍”!

这何止是一条普通的乡间小道啊,它分明是一条充满曲折与探索、挫折与期盼的奋斗之路,是一条穿越历史与现实、光荣与梦想的英雄之路!

假如说,1978年12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揭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序幕,这条小道就是邓公发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酝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萌发地。

秋风中走在小平小道,谁都会思绪万千。人生之路曲折,不会一马平川,革命家之路更是如此。人们每一步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陆游诗),“三起三落”的邓公更给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告别邓公小道,心中满是敬仰、感激与浩叹,这条毫不起眼的乡间小路直通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啊!在“中国号”巨轮昂首驶向“深水区”的今天,在“中国梦”激活亿万国人无限创造力的今天,回望40多年前走在这条小道上一代伟人的身影,历史也会庆幸、感恩与自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