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诗二首
文史杂谈
博古斋
新书架
郑州地理
散文
lh4a13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博古斋

竹木之书

陈永坤

我国古代文献资料,虽然记录在甲骨金石上面,但它们都不能算是我国古代正式的书籍。石经虽是正式的书,但它是在已经有了正式的书籍很久之后才出现的。因为我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用竹木材料做成的“简”。将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作“策(册)”。

由战国到魏晋时期书写书籍,是用削制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稍宽的长方形木片叫“方”。古人说“方策”,就等于我们现在说的“书籍”。

竹简的形式狭而长。简策的长度在同一时期内较一致但各个时期又不相同。战国时期的简,最长的二尺四寸,其次一尺二寸,又次八寸。汉朝的简,最长的二尺,其次一尺五寸,又次一尺。最短的五寸。古人用最长简写经典,最短简写传记、杂文,将国家法律写在特长的三尺简上,表示尊重。每简上的字也无定数,最少的八字,最多的三十余字,通常在二十二到二十五字之间。因此一篇文章就需用很多的简,而将简按着次序用丝质(丝编)或牛皮(韦编)带(绳)编连起来,即成为策(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种书籍。

这样的书,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从地下发现。最早的一次是公元280年(西晋太康二年)泾郡人发堀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其中如《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至今仍为古代史研究者所重视。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4400余枚,其中大部分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书。1975年湖北云萝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简1155枚。其中大部分为法律、文书等,这些竹木之书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材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