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颂轩辕
水调歌头·
黄帝故里赞
炎 帝
塔寺晚钟
新郑县城西门
牛元英:
架起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桥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牛元英:
架起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桥梁

牛元英:

架起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桥梁

靳 录

今年70多岁的牛元英先生是新郑人,对于解读甲骨文字和卜辞,他潜心研究了18年。

牛先生说,幼时五六年的私塾熏陶,使自己从小就对古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有一种浓厚的古文化情结。上高中时,就立志要研究古文字。上大学时却学了工业,并不是自己的本意。退休后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便于从事自己钟爱的古文字事业。酷爱读书的他,偶然发现了刘星荣的《甲骨文造句书法》,启发很大,发现中国文字很有讲究,很有来历,有自己的构造规律,不是随便构成的。从此,进入了甲骨文领域的研究,一发而不可收,可以说,18年潜心学习,就像是潜水蛟龙,潜入深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怎样解读甲骨文字和卜辞?牛元英先生说,概括来说是两个观点和四句话。两个观点是:甲骨文字是可以认识的早期的成熟的汉字;甲骨文字和卜辞是地地道道的中原文化,只有弄懂中原土话,才能正确解读卜辞。四句话是:弄清字素的字义是解读甲骨文字的基础;摸清构字规律是解读甲骨文字的钥匙;了解甲骨文字和现代汉字的演变规律是解读甲骨文的桥梁;理解中原土话是读懂卜辞的关键。

对自己的观点,牛先生进行了逐条说明。首先,弄清字素的字义是解读甲骨文字的基础。《庄子》中有庖丁解牛,庖丁之所以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是因为他由目有全牛进入了洞悉牛的生理结构、目无全牛的境界。解读甲骨文字也要了解它的结构规律,了解文字的基本构成、基本单元,构成汉字的基本单元就是字素。如果弄不懂字素的含义,就无法识别甲骨文字;只有弄懂字素的含义,才能解读甲骨文字。如:“亼”是反写的口字,亼和短横构成“今”字,是“吟”的本字;“东”是象声字,是车辆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借作方位的“东”字,作为字素组成其他字时,又是“车”字的省写字;“不”是鸟的形象,等等。其次,摸清构字规律是解读甲骨文字的钥匙。其中包括省写规律、羡笔规律、附加义素规律、书写规律、字素位置互换规律、同一个字使用不同字素规律等。

再次,了解甲骨文字和现代汉字的演变规律是解读甲骨文的桥梁。一是二者的传承关系,如字形的相似性,字素结构的一致性等。二是再演变过程中字素的变化,含有口字的字,与语言有关的,改为言字旁,比如“呐”改为“讷”,“噪”改作“譟”等;含有人的后世改为单人旁。三是有些甲骨文字和现代汉字区别很大,如象形变形声,会意变形声,形声变会意等。

最后,理解中原土话是读懂卜辞的关键。甲骨文和卜辞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中原土话。它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中原土话,就难以流畅地破译甲骨文字和卜辞。

比如:“每”:一些学者把它理解为“悔”、“晦”和“母”字,就无法解释卜辞。卜辞有:今日丁酉,王其宥(游)麓,称弗每。你怎么解释?其实,每就是“美”。弗每,就是不美,就是不满意(舒服)。这样就很好理解了:今天是丁酉日,王游览山麓,称不舒服。目前,新郑方言中还有可美、老美、老美气等,都是这个意思;还有“得”:贞,弗其得,三月。弗其得就是不舒服。方言:老得,可得。

静下心来,听了牛元英先生的介绍 ,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都迎刃而解了。目前,牛先生已经破译了2600多个甲骨文字,并且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掌握了甲骨文字的释读规律,其著作《甲骨文说文解字》和《说契文解卜辞》两本书,正在联系出版问世。

和牛先生交流,说到市场和受众,有幸碰出了思想火花:因甲骨文(卜辞)是典型的中原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之源头文化,加上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中又有: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那么,如能创作出一本离市场较近、与读者较近、与中原经济区较近的书《甲骨文(卜辞)中的方言》,或者《甲骨文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将为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奉献出我们微薄的力量。牛先生非常赞同这个想法,决定由他先整理出甲骨文中的方言,然后由笔者找出相应的河南现代方言,再合作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适时出版。

笔者从内心里为他高兴,相信他的成果早晚有一天会被转化为一种力量,一种迅速破解甲骨文字的力量,一种释读卜辞的力量,一种破解殷商历史的力量。我们在盼望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