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趣有料第一课 推陈出新花样多
我是戏剧“小演员”
两校举行暑假特色作业展
厉害了 我的“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是戏剧“小演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在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的戏剧排练室里,“蒲娃戏剧社”的孩子们正在练习豫剧《花木兰》的经典选段,他们的一板一眼、一颦一笑尽显功底。在这里,孩子们接受专业的戏曲戏剧训练,凭借着对戏曲戏剧的热爱和认真刻苦的训练,不仅能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更在训练和演出的过程中,真正感受戏曲戏剧的艺术魅力,感受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招一式 传承国粹

灿烂的华夏五千年文明造就了厚重浓郁的传统音乐文化,而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民族音乐的先驱,以独特的艺术光辉闪耀在世界音乐文化的大舞台上。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的“蒲娃戏剧社”应运而生。

经过两年的发展壮大,原本只有十几个孩子的小社团,如今已经成长为拥有三四十名喜爱戏曲戏剧文化孩子的成熟社团。从唱念做,到手眼身法步,孩子们学得惟妙惟肖。

“刚刚进入社团的时候,我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要在这里学习什么,对戏曲文化也不太了解,只是印象中知道戏曲戏剧有后空翻等动作。”如今,经过在社团里近一年的学习,四年级三班的朱壹不仅把唱腔、念白、身段、吊嗓、走台步等基本功练习扎实了,而且对戏曲戏剧有了自己的认识,“除了要唱得好,它更需要我理解戏曲戏剧所讲的故事,投入自己的感情。”

在戏曲戏剧《小英雄雨来》中扮演“雨来”小伙伴的二年级二班张家豪表示,通过学习传统戏曲戏剧,他收获了很多自信。“以前的我比较内向,自从学习戏曲戏剧后,因为经常登台演出,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现在的我自信了很多。在姐姐的婚礼上,我还主动要求给大家唱一段呢。”

品味经典 陶冶性灵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蒲娃戏剧社”的孩子们为了追求心中的热爱,不断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个宛转悠扬的唱音,需要无数次练习才可以达标,但孩子们从未有过放弃。

二年级二班的李歆言在刚入学时便加入了“蒲娃戏剧社”,虽然整体水平较高,但在拖腔方面还需要更加进步。她在《小英雄雨来》中扮演“雨来”妈妈,因为语速较快以及河南话不够地道,在表演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烦。除了在排练室里跟着老师一遍一遍练习,就连回家后也丝毫不松懈。“指导老师在微信上一句一句发语音,我便一句一句模仿。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在我把音练习精准后,心里可有成就感了。”

为了帮助孩子们把饰演的角色表演得更生动,社团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孩子们观看系列影片。三年级三班的徐福铨在《小英雄雨来》中扮演一位日本军官,为了把“凶狠劲儿”展现得更精准,指导老师准备了《小兵张嘎》《地雷战》《鸡毛信》等影片供孩子们观摩,并在观看过程中进行故事讲解。一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表演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团结协作 绽放华彩

学习戏曲、练习表演、参加比赛……通过社团活动,孩子们收获颇多。“每一次的戏曲戏剧表演,都需要孩子们了解其中的故事,不知不觉,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爱国小英雄的事迹,无形之中就已点燃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塑造了爱国精神。”担任“蒲娃戏剧社”指导老师的刘波介绍说,除此之外,孩子们在社团中还常常身负“音响师”“道具师”“服装师”等“兼职”。“他们在担任老师小帮手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到了责任的含义。同时,各种‘兼职’需要互相配合,孩子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担任“蒲娃戏剧社”的指导老师,刘波在戏曲戏剧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她不仅参加戏曲戏剧的专业训练,和孩子们一同在校园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在带团两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她开始着手做课题,让自己在教学研究方面进一步提高。“我和孩子们在‘蒲娃戏剧社’共同进步,携手成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