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承五四精神 绽放战“疫”青春
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汇聚人大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持续双向发力 展现政协担当
苏式建筑的时代印记
线下消费: 加速回暖 人财两旺
推广“6S”管理经验 保障学子用餐安全
假期坚守岗位 加快项目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楼依旧当年貌 峥嵘岁月难忘怀
苏式建筑的时代印记
如今,在郑州仍能发现不少具备苏式建筑特征的老建筑

(上接一版)

风格鲜明的建筑遗存

什么是苏式建筑?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建筑学专业中其实并没有苏式建筑这一概念,作为苏联式建筑的简称,苏式建筑其实是一种约定俗称的民间称呼,通常指上世纪50年代苏联对华援建时期建造的具有坡屋顶和厚砖墙、高度在三四层内、整体呈“周边式”布局的建筑。典型苏式建筑的特点是:平面规矩,中轴对称,主楼高耸峭立,回廊宽缓伸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郑州是国家确定的“四大新兴纺织基地”之一,上世纪50年代郑州国棉厂在城市西郊以“一年建一个厂”的速度扩展,其中郑州国棉三厂跟北京二棉、石家庄二棉和西北四棉是用同一张设计图纸建设的,生活区是苏式小洋楼。

国棉厂女工多,她们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因此搬进职工生活区这些苏式小洋楼就成了所有人的心愿。“当时人多房子少,两家挤在一套房子里很常见。” 段秀英说,不过这房子的优点也很明显,楼顶上的烟囱是用来排烟排气的,房间内不会有异味,地板打蜡后又滑又亮,“你看这些窗户和玻璃,几十年不变形不破损,质量好得很。”

记者留意到,这些苏式建筑均为砖瓦结构,屋顶为四面坡顶,上方有砖砌的长方形烟囱。走进楼内,红色的木质楼梯看上去古朴厚重,楼层高度比现在一般住宅建筑高半米,没有压抑感。房子很深,可以隔成前厅后卧,楼门上和房顶的檐角有装饰性花纹,不仅宜居也很具观赏性。

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

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说过,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

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我国当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广泛借鉴苏联模式,建筑也都纷纷效仿苏联建筑风格。在郑州,不论是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矿企业厂区,如郑州电缆厂、郑纺机、水工机械厂等厂区、生活区遍布“苏联楼”,就连当时兴建的高校、医院、行政区,也大多采用了苏联建筑的风格。近年来随着郑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少老建筑退出了城市舞台,但只要你细心留意,街头巷尾仍能发现不少具备苏式建筑特征的老建筑。

在郑州市政府公布的首批中心城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中,这种“苏式”印记不少。其中郑州大学南校区化学系主教学楼的入选理由提到:“建筑布局轴线对称、苏式风格、厚重大气”;原郑州工学院、现郑州大学工学院水利、机械、土建、电机系教学楼的入选理由为:“四座教学楼轴线对称、苏式风格,特点突出”。

2018年1月,郑州公布首批212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郑州大学南校区1号、3号、5号、6号、7号教学楼,棉纺路水工厂家属院1号、2号、33号楼等上榜。“专家在走访中发现,这些住宅建筑还保留着苏联院落的布局和特点,所以进行了保留。”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郑州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既有厚重感,又有多样性,可以增强郑州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我小时候是在西区的砖楼里长大的,那些楼也就三四层高,有的红有的灰,斜顶有烟囱,我和小伙伴们天天跳上跳下的,随便一处角落都是满满的回忆。”记者在三厂社区采访时遇到了在这里拍照的摄影爱好者蒋先生,他说,自己现在搬到东区住了,不过经常回到西区拍老建筑,“现在看来这些楼还真是充满了年代感和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这里留有一代人的童年和青春,希望它们可以长久地留存下来,给后代讲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沧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