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9版:绚丽十三五郑州这5年 大型系列报道·1/2020-12/31/19/2020123119_brief.jpg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禹萌萌 (上接十八版) 优化资源促均衡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是教育之本。一直以来,二七区高度重视教师招聘工作,创新开辟“高、精、尖”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持续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优秀应届师范毕业生、在职优秀教师。五年间,二七区共招聘教师3653人,其中,在职教师239人、高校毕业生1299人、引进优秀毕业生165人、合同制教师1950人,为二七区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与此同时,该区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制定校长、教师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项培训活动,通过开展“核心素质和高效团队”系列培训,以“内训课程”“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打造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教师教育团队,塑造和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并逐步积淀和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师教育文化。 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迅速倍增,二七区不断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十三五”期间,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扩充,区政府投资约26亿元,新建运河城实验小学、区实验中学、长江东路三小等33所中小学校;新增实验幼儿园沁河路园等公办幼儿园30所,共新增优质学位5.9万个;同时,成功引进了郑州一中、省实验小学、郑州师范学院附属人和小学等多所品牌名校,辖区优质教育资源迅速倍增;持续加强乡村学校建设,投入资金2884万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改造校舍面积11754平方米,设施设备更新配置类项目学校26所,覆盖全区3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小学,受益学生18488人,有效化解了中心城区的超大班额问题。 创新集团化办学机制是二七教育的亮点之一。五年来,该区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高品质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2013年,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组建成10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性活动,有效发挥了名优学校辐射引领作用;2018年、2020年,结合教育发展实际需求,对共同体进行了二度、三度扩充和重组,实现了公办、民办学校100%全覆盖,形成了19个共同体既“造峰”又“填谷”的良性发展态势。高标准推进“名校托管、一校多区”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区43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其中,形成了二中、四中、五十七中、陇西小学、实验幼儿园等14个名校教育集团,形成了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二七新区潜力资源相互融合,优质教育协同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彻底扭转了全区教育“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不充分不均衡格局,全面实现了优质教育“南北互通、东西相达”的美好愿景。 惠民为民共美好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为顺利开展各项教育工作,二七区积极落实各级各类资金,保障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和亟待改扩建学校倾斜,形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午餐供餐、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自2019年11月11日正式开启“美好午餐”新模式,启动中小学午餐配送工作,目前,已通过校内食堂和校外配餐的方式,实现了中小学午餐供餐全覆盖,为全区42451人提供午餐供餐服务,学生在校用餐比例达45.94%;在7所午餐供餐试点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启“官方带娃”模式,实现了全区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自2013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以来,二七区认真落实资助政策,坚决做到“精准扶贫”,构建的三级联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网格化长效机制,在省内广泛推广;五年来,辖区学生各级各类资助金额774.0325万元,大学生生源地贷款人数726人、贷款金额576.51万元,连续多年荣获“省、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称号。此外,该区不断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重拳治理无证办学。多部门共同治理,多管齐下,制定《关于制定二七区民办教育规范办学长效机制的通知》,细化校外培训机构文明城市创建及规范办学验收标准,加强无证办学机构的排查工作,经创文及规范办学的验收,目前,二七区已注册的民办教育机构420所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不断完善社区办学体系,创建社区示范项目。康桥华城社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参观点,成功迎接教育部、全国省市社区教育负责人的参观访问;二七区4个单位被评为“郑州市成人、社区教育教研工作先进单位”;8人荣获郑州市成人教育教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发展任务,二七区教育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全区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励精图治、勇往直前,共同开创二七教育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高的质量、更优的佳绩,为全区打造“三个二七”、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增光添彩。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