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漫山蓬裹栗
中原的风采
月是故乡明(国画) 闫天友
金蕉叶
七孔骨笛
《冬季的花园》:以现代视角拓展历史小说的宽度
三姆的反击
在登封袁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漫山蓬裹栗

♣ 袁占才

稻谷田,你一听这村名,就会想到它的山环水绕,它的谷稻丰盈,有谁会料得,它竟是隐在鲁山城西三十里处,被一圈大山围着。山的皱褶中,不见稻影,但见栗树满山,栗果摇曳。

节到立秋,温差拉大,午热还在。当我置身稻谷田的沟畔,攀爬到山腰,趔趄至山顶,聆听着密林间由蝉鸣引领的无休无止的复调乐章;看漫山栗蓬悬树,栗苞挂枝,一粒粒星星一样璨在山间,我讶异了:这气韵,是要把群山覆盖啊!

忍不住,我的眼睛不停地上下扫描,一会儿仰看,一会儿俯观。但见稻谷田的栗果,齐刷刷、细密密,裹层尖针,一个个小刺猬似的擎着。脚下草丛,几多茸茸毛球跌藏。我弯腰欲捡起一粒剥开尝尝,不小心手被扎得生痛,赶紧甩掉。自然界就是这么神奇,多数坚果,天然造化,壳外裹壳:松子外层有松塔鳞瓣;核桃外表有青皮涩苦。栗果的外表是毛刺,连手都摸不得。何以要设防两层?不单单为的防范松鼠偷食、鸟雀叼啄吧,是否是造物主造它时,就预示了它的金贵,它的自珍自爱?

仓颉所造之字,凡牵扯树的,多是“木”作偏旁,偏旁在左边。“栗”字却出格,它把“西”摞在了“木”上,其字意原本就含有果儿从树上抖落。稻谷田村,一道道沟谷,一扇扇坡面,透着原始的古朴,栗树唱主角。这样的山坡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棵棵古栗,百年树龄,合抱之粗,笼下半亩多的阴凉,收获百斤栗果不在话下。村民介绍,这儿的栗树多老栗。其中有一棵,两个人也难以合抱。言及此树,村民们语含崇拜,声带自豪,尊说这是一棵“栗王”,老树不老,至少葳蕤了千年。一千岁是个什么概念?活老了三四十代人。难怪村民们说它是一棵“老母树”,方圆百里的栗果,大多是从它身上剪了枝儿,嫁接去的,这么说来,它的DNA甘甜,从未退化。鲁山四境之内古树多矣,活一千岁的也有,多呈老态,难再孕果。这棵古栗特别,生命力无穷无限,成了树神,恩惠八方。

倒是另一棵古栗树就没这么幸运了。“栗王”东侧二十来米处,有一墩“活化石”,碾盘那么大,栗身被砍伐。这棵老栗离崖太近,风摧它,泥冲它,水刷它,把它剥蚀得根部几近全裸,偏又遭了雷击,腐了,空了,朽了,然而死却还没有死掉。村民们没有举行悼念仪式,却是忍痛伐掉的。这么一伐,奇迹发生:树墩右侧,竟润出新枝一枚。新枝上,村民又作了嫁接,输送去了新的能量。看新茬老茬无缝弥合,凤凰涅槃:树也像人,绵绵瓜瓞,沧桑轮回!

稻谷田整座山林,杂木疯长,栗多栎多。“栗”“栎”同音同科,却有着质的区别。栎树也叫柞树、橡树,如一个人,有乳名,有学名,有字号。栎树若要年年溜地平砍伐,砍成栎疙瘩,让它发嫩生生的栎芽,可养柞蚕;若不管它,任它蹿天,蚕登不上去,它就结出了橡子。橡子可作染料,也可食用,但味道比栗子差远了。而栗树结出的栗子通肾益气、健脾养胃;可烧可炒,可蒸可煮;可当主食,可作点缀,掺进哪一种菜肴都增味。史家夸其:“肥也,嫩也,暖也,非老好饕不知。”从古到今,它专情坚贞,只这一个名号,至多冠以板栗、毛栗、锥栗、油栗,却依旧不改初衷,一个属性。“栗”“立”同音,豫西婚俗,撒把枣栗,预示新郎要“早立子”“早立家”“早立身”,但偏偏栗子不像橡子是单个裹壳,一粒果住一个屋子。栗子是一个毛穗哪怕有三五粒,也非要拢在一堆儿,仿若一大家子窝在一起,有氧一同吸,有苦一齐担,待成熟时咧开嘴,一块儿蹦出来。挤堆的果不孤独。稻谷田的栗子是油栗,为栗中上品,它果小,壳黑,油亮,离皮,肉黏,甜丝丝,面丹丹,香飘十里,是地标产品,名气大得很呢。

栗花晚开。它淡泊低调,从不争春,只待五月里,万花零落,它才把初花铺作绿色,盛花染成米黄,将细密的雅香缀满树间。不单是树,凡是山里的花呀草呀,都朴素内敛,从不张扬。稻谷田的栗子,坚守在这人迹罕至处,于暑热中禅心般充盈,只待过了处暑,产生质的裂变,乐而开笑。“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这时候你再进栗林,此起彼伏的,会听得噼里啪拉的炸裂声、噗噗簌簌地掉落声。然而,若要待它自炸荆丛,隔上几夜,可不都叫野物叼了去呀。所以,村民们只待白露横天,栗子成熟,将炸未炸之时,就要用竹棍去敲打它了。届时,金色的喜悦映在山间,和着百鸟的啼啭,栗香与山曲袅袅。有那陌生人进山来,想尝一尝鲜栗,村民们慷慨,用手一指,任凭自己上树去打,分文不取。

我疑惑,稻谷田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村子,何以像是被人遗忘那样,保有这么多古栗?经询问方知,该村原是处在宛洛古道之上。魏隋前的鲁阳古城,在今昭平湖的邱公城,驼铃声声,驼队不绝,必穿稻谷田村南去北归。《诗经》曰:“山有漆,隰有栗。”“东门之栗,有践家室。”稻谷田山地温润肥沃,正宜植栗。唐代以后,鲁城东移,古道凋零。然而,这里的村民们沿久成习,已视古栗为传家宝树,于是,神奇的古栗正合在静寂中保护生长,它从《诗经》开始,一直蓬勃到现在。古栗纯粹,无需喷农药,不用施化肥,它在山人的目光凝望中,由着劲无私的年年奉献。秋来外出务工的稻谷田人回村一打,一半售卖,一半送新亲旧戚,古风古韵,温润了一方山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