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父亲的心
德国朋友施密勒
英国怎样考语文
借钱三境界
送娘远行
生命邮件
一个“包袱”装进整个北京城
风中的杰奎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个“包袱”装进整个北京城

中原网  日期: 2007-09-07  来源: 郑州日报  
  1948年春,马三立来到北平,应了两处活计,分别在王府井凤凰厅茶社演出和在华声电台说相声兼报广告。

  这时,马派独有的段子已深入人心,《开粥厂》里的“马善人”成了他的昵称。听众纷纷给电台写信、打电话,点播“马善人”的节目。

  在舞台上,日益走红的马三立颇有自知之明地表示:“听众们没见过我的庐山真面目,很难猜想我是什么模样。当然,您看了我的相貌后,深表遗憾。这不能怪我,我自己也不愿长成这样……”观众情绪高涨,一传十、十传百,说:“看马三立的长相比听他的相声还逗!”

  北京和平解放后,忽然传开一则新闻——马三立要结婚了!而且还是他本人通过华声电台公开广播的。

  不少熟悉他的人十分纳闷,马三立早有家室,而且有了不少的儿女,怎么又要“新婚”?莫非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再一听,女方是和马三立同在电台演出的梅花大鼓女艺人花小宝,本名史文秀,芳龄二十多岁,容颜秀丽,出名的标致人物。听说他们平时关系就不错,花小宝演唱时,马三立有时还在旁边乱击几下鼓键,瞎起哄。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马三立却依然在电台里说:“各位听众,各位同志,各位朋友,我和花小宝自由恋爱多年,决定正式结为夫妻,组成幸福家庭。如今万事俱备,都准备齐了,就是没房。朋友们都知道,我一直在电台后院那间小屋里凑合,一个人忍着好说,燕尔新婚可不行,总得有间正式房子不是?这房子不能远了,就得在椿树胡同一带,图个往电台上班方便;房钱还不能太贵,我穷,虽然说花小宝有钱,可她账目挺清楚,房钱得两个人均摊,我那一半儿找谁要去……有合适的房子您给留神寻摸着,我这儿提前道谢了!”

  就这么着,马三立每天借着说相声广播一遍,为他捧哏的东北相声演员张庆森在旁边帮腔、吆喝,消息不胫而走。喜爱马三立的老听众、观众纷纷寄来贺信,上书“天配良缘”、“天作之合”等喜庆话,马三立总是及时送交花小宝拆阅,花小宝总要粉面含羞笑上一阵。

  几天后,来信介绍房子十六七处,均离椿树胡同不远,而且价格低廉。马三立相中了史家胡同49号的一套里外间,房东极为仗义地表示:“您住,房钱好说,不论外边怎么涨,我都光要您一袋白面钱,还不行吗?”

  搬家那天,张庆森夫妇也来了,大家肩扛手抬忙活了一天。傍晚,张庆森夫妇留下,马三立要走,房东急了:“不是您结婚呀,要知道这样,我们腾房子干吗?”马三立连忙深施一礼,言词恳切地说:“得了,您就当帮我,行吗?他们两口子从东北来投奔我,在北京没家没业,原来住在凤凰厅楼上,现在那儿租给仓库了,他们成了牛郎织女,总得有个窝儿相会是不是?我想帮朋友,没别的能耐,就会编相声——把自己也编进去了,您要怪罪,我这儿给您……”说着就要屈膝施礼,房东一肚子哭笑不得赶紧搀住了。

  转天,马三立、花小宝在广播中郑重宣布“解除婚约”,向广大听众致以衷心的谢意和歉意,并请各方谅解云云。两个小时以后,就有人给电台打来电话,说:“马善人,你这个‘包袱’不小,把一座北京城都‘装’进去了!”

  马三立把幽默、风趣、仁爱与魅力慷慨地撒向社会各方。他名气大却从不端架子,不露锋芒,偶尔在机敏、狡黠的微笑中还透出一丝无奈。在他身上,幽默与文静、活泼与平和、敏锐与敦厚交织在一起。

  摘自《幽默笑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