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8日,安徽省固镇县财政局局长殷勇在正常上班时间从单位办公楼五楼坠楼身亡。由于亡者身份特殊,消息传出引来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民间各种议论也接踵而至,大家的关注点不约而同集中在殷勇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身为单位领导,正值年富力强,仕途一帆风顺。财政局局长殷勇的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一时间成了公众心中难以破解的谜团。
稍加留意,我们看到近年来有关官员意外死亡的报道时有发生,而官员的非正常死亡总是伴随着来自民间的各种猜测与设想。民意猜测又总是无一例外地指向官员的“贪腐内幕”。
除去官员的特殊职位身份,官员也是有血有肉,同样也会是承担精神和肉体痛苦的普通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所谓“死者为大”、“盖棺定论”,生者不对死者妄加评论是对死者的尊重与安慰。然而,为什么官员非正常死亡后仍会招来铺天盖地的坊间热议?民间如潮的议论是一种不明是非的武断,还是出于对某些政府官员的廉政焦虑和信任危机?对于非正常死亡的官员,有关部门是应该恪守“死者为大”、尊重亡者的个人隐私,还是应该及时调查处理其非正常死亡的真正原因,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财政局长之死引热议
固镇县财政局位于固镇县固二路这条较为繁华的大道上。2月18日上午10点,固镇县财政局局长殷勇就在这里选择了他人生之路的终点。
据目击者称,殷勇是从五楼打开一处窗户跳下楼。由于财政局办公大楼从一层到四层的玻璃窗均有防盗窗防护,只有五楼的过道临街窗户没有封闭,殷勇选择五楼跳下,说明他当时的态度很坚决。
事情发生后,当地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但殷勇终因伤势过重身亡。同时,固镇县成立了由县委政法委书记牵头,公安、财政等部门参加的事故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处置相关事宜。
据了解,出生于1963年的殷勇,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专业,历任固镇县统计局办事员、股长,固镇县委组织部干部科、青干科科员,固镇县统计局副局长、局长,固镇县杨庙乡党委书记。2004年5月至今任固镇县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仕途可谓一帆风顺。那他为何要采取如此决绝的方式自我了结呢?
对此,固镇县宣传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调查证实,殷勇系因自身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自杀。据介绍,案发当日下午,殷勇的家人在当地公安、组织、纪委等部门同志的陪同下,对殷勇的办公室进行了清理,发现其留言,大致内容是:因自己身体原因,不愿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选择离去。记者了解到,殷勇因患腰椎间盘突出曾多次赴外地就医,但是效果不明显,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虽然与殷勇熟识的同事、朋友均表示,殷勇为人正直,口碑很好,对于他的死亡表示震惊和遗憾。但是,由于死者身份特殊,殷勇的自杀原因还是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同议论。有群众认为,殷勇的举动,可能确实跟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一致,是因为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不堪遭受病痛折磨所致;有人则认为,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不一定就是真相,财政局局长拥有实权,不能排除因渎职畏罪自杀的可能性;还有不少群众仍然怀疑他可能是卷入一些腐败案中,受到压力过大造成的。
而很多网友则猜测说,财政局长自杀的身后可能有着很复杂的原因。如果真的原因复杂,那么就会成为不解之谜,不了了之。还有网友认为,如果真与腐败有关,一人死、全家安,同党被庇护,那就是反腐败的悲哀。
理性看待官员非正常死亡
事实上,殷勇自杀事件绝非个案。近年来,有关官员自杀的新闻不时见诸各媒体,2008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主任沈正娟从家中坠楼身亡,原因不明。工作人员在评价沈正娟时表示沈正娟“工作认真、为人正派、作风深入、廉洁从政”。2009年2月8日,江苏射阳县地税局局长沈忠良自杀。据说他为人热情,工作勤勉,口碑甚好,曾写下“安贫乐道贵奉献,人生淡泊也辉煌”的座右铭。
物伤其类,一个生命选择自己结束人生,本是一件值得同情的事。换作任何一个普通群众、平民百姓以这种惨烈形式离世,在中国传统的“死者为大”“盖棺定论”观念下,都会伴着同情“入土为安”。但是,同样的悲剧事件,换作“官员”,一些群众潜意识里就会对其多了几分怀疑,不少坊间的议论与质疑更显示出惊人的冷静甚至有些残酷:政府“认定”“公布”的总是不可信的,真相一定是触目惊心的,不是畏罪自杀,就是身陷贪腐的泥沼不能自拔。
2009年1月6日零时许,安徽长丰县政府招待所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本来一起平常的意外事件,但因为死者系长丰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另3名伤者均为长丰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这起意外事件在新闻报道上网后短短时间内,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并未对这起意外事故表示同情与惋惜,而是表示出一种非理性的怀疑与猜测:“长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干部们吃住在宾馆,浪费啊!” 还有网友认为“零时的时候那么多领导不在家睡觉在宾馆干什么?一定是搓麻太久了,不小心。”
事实上,长丰县政府招待所火灾事件中死伤的4名县领导都是从外地来长丰县任职、挂职的干部,一直在县政府招待所住宿,而并非如网友臆测的那样。但从这起事件中就可以看出,很多网友在看待和评论官员的非正常事件时并非出于理智分析,而是带着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习惯性地“仇官”“仇商”“仇富”。
不可否认,在官员、商富群体中,有贪腐、不道德之人,随着社会进步、民主法制健全而曝光增多,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抹杀整个群体。官员也是人,其选择自杀的原因也极有可能确实出于一些与贪腐无关的个人原因。对于那些本身清白的官员来说,身后遭遇各种非议显然是对死者的不公,对于其家人来说,更是加重了精神上的痛苦。同时,坊间的流言四起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在面对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时,除了呼吁公众保持理性,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及时调查、公布事件真相,给公众一个交待。
一方面,关于官员自杀的各种坊间猜测并非无风起浪,回忆一下近年来自杀的官员,因为贪污腐败东窗事发而自杀身亡的确实不乏先例,民意呈现一边倒的舆论模式暴露出公众对于某些政府官员的信任危机与廉政焦虑。而在公共事件中,公众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坊间的各种猜测与质疑。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特殊的职务身份,使其成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不可避免受到公众瞩目,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而一些政府部门出于各种原因对类似事件总是讳莫如深,更加剧了民间的各种猜测与争议。
不久前发生在云南的“躲猫猫事件”,正是看守所与民意玩起“躲猫猫”引来了全国网友对事件真相的质疑与猜测。事实证明在各种公众关注事件中,真相不明,流言不止。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对于政府官员的意外死亡,让民意停止猜测,必须消除公众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时查清事实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民主社会公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意识不断加强,对于涉及政府官员的敏感事件,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将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告知公众,以赢得公众的理解与信任,避免谣言传播。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
现代媒体为民意表达提供了日益宽松与开放的舆论环境和渠道,在一些非常事件中,如何科学对待与处理来自公众的各种意见,考验着现代政府与执政者打造民主理性政治的决心与智慧。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