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官员快速复出让问责沦为“儿戏”
通胀预期下生活资料涨价应慎之又慎
贫困线标准是穷人的也是富人的
拒买“血房”
“慢生活”离“最着急的地球人”有多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通胀预期下生活资料涨价应慎之又慎

资源品价格涨势不断。继发改委宣布拟在全国推行居民用电“阶梯式累进电价”之后不久,又决定自本月26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与220元,相当于90号汽油每升上调0.17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9元。

不可否认,阶梯电价收费模式拟定还是成品油价格上调,前者是节能减排资源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而后者则是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作用下的必然表现。然而,在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背景下,资源品价格的上调却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生活负担,难免引发囤积、抢购等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个体行为。就此而言,行政部门所决定的涨价因素应综合考虑客观背景,谨慎而行。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物价上涨预期不断强化,从早期的“蒜你狠”、“豆你玩”,到近期的“糖高宗”、“苹什么”,乃至方便面、食用油等价格都在上涨。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3.6%,创下近23个月新高。公众情绪对于价格上涨的反感度与敏感度都在提升。“囤族”顺应而生,不少人成为价格变动的惊弓之鸟,甚至还有人自称“海豚(囤)”。

回顾历史,抢购之风也曾激烈上演。1988年6月,被称为“价格闯关”的激进价格改革方案仓促出台。当年7月,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涨幅为19.3%,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据媒体记载,当年8月19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价格闯关的消息,当天就出现抢购。曾有人一口气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而在普通百姓参与抢购之前,商人们已经开始了囤积居奇,囤积物品包括钢材、水泥等建材和彩电、冰箱等电器。面对强大阻力,中央不得不调整对策,将社会稳定放在了工作首位。

相形之下,虽然目前物价上涨压力远不及“价格闯关”时期,但对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性质是一致的,由此滋生的社会不良情绪应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从原因分析,大蒜、辣椒等农作物价格上涨,与游资投机行为不无关系;而食用油等农副食品的涨价,则与我国农业规划不到位、大豆定价权缺失有着直接联系。这些原因的消弭,需要主管部门根据热钱流向、市场供求等实际情况进行间接调控,并非朝夕间便可实现。

而如果在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政府管控的资源品价格、税费价格也出现同步上涨,就会进一步恶化通胀预期。更重要的是,与一般商品不同,成品油、民用电等资源品涨价是无法替代消费的,属于典型的刚性开支,其所带来的市场影响力与心理影响力要更大。

所以,在物价普涨时期,行政部门直接调控的资源品价格应该逆涨价周期而动,以缓涨价、慎涨价来平抑公众对价格上涨的预期,是为“削峰填谷”的调控政策原则。发改委称,这次调价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仍然低于目前国际市场。这似乎表明,主管部门在调整油价时也考虑到国内物价水平的客观表现。但需要强调的是,涨价举措本身已在实际上加剧坊间的通胀预期。可见,对资源品价格改革,决策部门应该具备“大局意识”,更加贴近公众的呼声与意见。 马红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