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乡村舞狮队
名播四省
帮扶组施援手
157号院干净了
志愿者服务品牌叫响社区
社区“管家婆”聚首话管理
二七区住房保障服务困难群众
养生知识送给老年人
首创强制隔离戒毒监督制
“偏执”的交警
联合执法打击“两非”
金水区四项举措擦亮“窗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村舞狮队
名播四省

乡村舞狮队

名播四省

本报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张超 端木希君

在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黄河南岸,有一个小村庄——惠济区花园口镇申庄,村里有一对痴迷于民间文艺的农村夫妇——刘小喜和崔喜梅。两位农村艺人凭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组建起申庄舞狮队。

现在,该舞狮表演队可以一次性同时出动60头狮子,男女演员上百人。郑州市170多家礼仪表演公司中,经常与他们合作的就有140多家。舞狮队名声外扬,已先后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演出,每年演出场次达600余场。

说起申庄舞狮队的崛起,还要从多年前的一桩亲事说起。

1998年年初,以养鱼贩鱼为营生的村民刘小喜,经人介绍认识了家在南曹乡的姑娘崔喜梅。喜梅生于杂技世家,4岁起学习杂技,8岁就上台表演。刘小喜被崔喜梅精湛的技艺所折服,二人很快结了婚。婚后,刘小喜带着村上的年轻人和妻子一起玩起了杂技,并试着编排舞狮表演。

有了一支小队伍后,村上一有婚丧嫁娶,他们就过去表演。就这么边玩边练,还真练出了点名堂,队伍逐渐壮大到十几个人,一年的表演也增加到了二三十场。

2002年春节前夕,郑州市委、市政府在绿城广场举行全市民间文艺狮王争霸赛,申庄舞狮队获得狮王争霸赛二等奖。赛后,申庄舞狮队的名声打响了,邀请他们搞表演的电话络绎不绝。舞狮队的分工很明确,妻子主要负责技术训练和表演,而刘小喜则从最初表演逐步转向了幕后经营。几年工夫,队伍发展到了数十人。2007年3月,申庄舞狮队在市第九届民间文化舞狮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成为郑州市的“狮王”。

“舞狮水平的好坏,关键还是在技术,看谁的动作难度高!”负责技术训练的崔喜梅说。他们除了自己设计动作,还跟着电视学,跟别的队伍学。通过惠济区文化馆,他们还找到了有“北狮王”之称的南阳舞狮协会会长王恒印拜师学艺。

经过12年发展,如今,刘小喜夫妇的舞狮队已经发展成为郑州市数一数二的民间文艺演出团队,舞狮团固定演出男女演员达到60多人,加上兼职表演的总人数有上百人,每年演出场次600余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