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法制 上一版3
构筑食品安全
监管“民防网”
关口前移预防为主
排查治理重点矛盾
唱响民调和谐曲
新郑公证:“五大工程”促创新
做好“三不一要”
谨防上当受骗
执法部门人员下沉
实现全覆盖无缝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唱响民调和谐曲
——记观音寺镇唐庄村人民调解员唐红彬

实习生 杨淑慧 通讯员 王军现

开栏的话

在各乡镇、街道和各调解工作室配备调解员,在村组、社区设立矛盾纠纷信息员,把人民调解的网络触角延伸到全市各个角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纠纷动态,大力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目前,新郑市已经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城乡”的调解组织网络。而身处一线的人民调解员,他们扎根基层,时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耐心细致地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村民和谐的篇章。他们,是调解网络中最可爱的人!本报法制版从本期开始推出“调解员风采”栏目,每期推出一个人民调解员,记录他们工作的点点滴滴。

以心为灯,以理为田,行在路上。他,一个默默无闻的行者,一个兢兢业业的奉献者,自2011年担任人民调解员的那天开始,他用行动践行着“一切为了群众”的誓言,在平凡中书写着伟大。

“自从他担任人民调解员开始,村里的矛盾纠纷都是就地解决,根本就没有来镇里上访的,很多纠纷村干部都还不知道,唐红彬就已经解决了。”记者还没有见到唐红彬本人,就听到镇干部对他赞不绝口。从选聘成为村级人民调解员的那天开始,唐红彬就一直坚持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争取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队”的原则,给村里解决了一件件棘手的矛盾纠纷。

一次,一对年轻的小夫妻打架闹离婚,唐红彬赶往其家中进行调解,他了解到小两口只是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他说感情破裂才能离婚,并用农村土话来解释“感情破裂”的含义:婚姻像房子,能住就住,有点缝隙和点泥巴一补就好了,实在住不成了,才能拆了盖新房。唐红彬对他们说:“我看你们的‘房子’现在还新着呢,怎么舍得‘拆掉’?”听完这番话,这对小夫妻相视一笑,和好如初。

“老唐他们挑起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大梁,也让村‘两委’干部腾出了双手,全心搞经济发展,带领大家致富!”镇管区领导说。

村中虽无大事,但这些纷纷扰扰的小事如果解决不了,很容易一触即发,引起大矛盾。唐庄村下辖9个村民组,人口有4430口之多,矛盾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为什么近两年来该村没有一起上访和到镇里调解纠纷的事件呢?一句话,调解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记者问其“秘诀”,他笑着说:“没有啥秘诀,给老百姓办事就是要有耐心,要俯下身子,要敢于承担责任。民调纠纷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双方心理,要公平、公正。”寥寥数语,却将民事调解的精髓高度概括。“责任,耐心,公平,公正”,这八个字可谓是民事调解的真理。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唐红彬就是用这么一件件小事、一宗宗纠纷的调解,赢得了唐庄村民的交口称赞,哪家办红白喜事或来了客人,都叫上老唐来家喝两口酒,唠几句嗑。如今,村民之间和睦相处,一派和谐景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