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4
5
生死关头的语言智慧
说 “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说 “辣”

刘开生

在蔬菜家族中,我认为最神奇、最妙不可言的莫过于辣椒和葱、姜、蒜了。这些带有辣味的蔬菜还都兼有调味品之效,味道各具特色,于烹调的意义不可小觑。可以设想,烹调时假如没有这些东西,那将会怎样?说句饭菜不香、美味不再的话,恐怕也不为过。

辣椒,是辣味蔬菜和辣味调味品的代表。给人的感觉是食之嘴辣,舌头发麻,张嘴咝咝吸气。倘若继续吃,则浑身出汗,血脉通畅。有人考证说,我国著名历史人物屈原、司马迁、文天祥、岳飞及近代名士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等人,无一不是嗜椒如命。 革命先烈夏明翰、江姐、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也都喜食辣椒。尤其是夏明翰,就义时,刑场上说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千古绝唱后,还说一句“只要中国还有辣椒,中国的英雄就不会灭绝”的话,只是这句话够不上“豪言壮语”,未能广泛流传罢了。

毛泽东青年时代求学时,因生活窘迫,严冬常与辣椒为伴,以此取暖。后来成为革命领袖后,还经常开玩笑说“不吃辣椒不革命”,并留下米高扬与他比酒量,他却与米高扬比吃辣椒的美谈。邓小平自幼与辣椒结缘,一生爱吃辣椒。 鲁迅少年时代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把学校奖给他的奖章换成钱,然后买成书外带一串红辣椒,晚上看书时,困了就吃口辣椒。歌唱家宋祖英,从小就跟嗜辣的家人学吃辣椒,走出湖南后,一曲《辣妹子》唱红神州。其实,何止是湖南人好吃辣椒,湖北、四川、贵州、河南、山东等许多省、市、区的人对辣椒也都情有独钟。许多即使平时不吃辣椒的人,在喝羊肉汤、吃烩面的时候,也是一定要用些辣椒的。

有辣椒的菜肴,烹调前可根据需要把辣椒切成块儿或丁,条或丝。还可整身入菜,虎皮辣椒、肉馅辣椒等菜肴即是这样。干辣椒可制成辣椒面、辣椒油、辣椒酱、辣椒汁等,供烹调各种菜肴使用。一位厨师曾不无夸张地告诉我:辣椒虽小作用大,万千佳肴都离不了它。看来此言不虚。君不见,贵州一个“老干妈”辣椒酱竟行销全国和世界30多个国家,成为国内外亿万消费者家庭餐桌上佐餐和烹调的佳品!

大葱主要是辣眼,切葱、剁葱时感受尤为强烈。葱有去腥膻、去油腻的效能,炒菜时不可或缺;氽丸子、包饺子、包包子、包馄饨前制馅,更不可少;蒸菜扣碗绝不可少;做炖菜、煨菜、红烧肉或海味以及各种鱼类时,必不可少。美味佳肴扒广肚、大葱烧海参等全凭大葱出味,假如不放葱,这些佳肴必定逊色。吃烤鸭时,在荷叶饼中夹上蘸了甜面酱的葱段和鸭片,那吃起来才格外利口好吃。而这,都是大葱的功劳。

姜微辣性温,炖鸡、鸭时,放入姜块或姜片,可使肉味醇香。做甜酸味道的菜肴如糖醋鱼、糖醋里脊时,将姜剁成姜末,与糖醋兑汁加入,可产生特殊的酸甜味。吃清蒸螃蟹时,蘸着用姜末、酱油、醋、香油勾兑的汁吃,别有风味。做鱼时放点姜既可缓解鱼的寒性,又可解腥,增加鱼的鲜味。冷冻的肉类、家禽,在加热前若能先用姜汁浸渍一下,可起到返鲜的作用。一般来说,老姜适宜切片,用于烹调中的炖、焖、烧、煮、扒等方法;新姜辣味淡,适宜切丝,可做凉菜配料。姜还是中药材之一,民间素有“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之说。

常说大蒜辣心,其实适当地吃有益无害,吃多了辣胃。大蒜以超强的杀菌能力闻名,有去腥提鲜的功效,炖鱼、炒肉都少不了大蒜。烧茄子、炒猪肝或其他菜肴,放几瓣蒜可增添菜的香味。吃饺子、小笼包子、烧麦、蒸饺时,蘸用小磨油、酱油、辣椒油勾兑的蒜汁,既开胃利口,又可防肠道疾病。吃包子、捞面条、卤面时,许多人都喜欢就着蒜瓣。用拍碎的蒜瓣或捣碎的蒜泥拌凉菜,调凉粉,鲜香辣味更浓。把蒜末与葱段、姜末、料酒等兑成汁,可以做出各种风味炒菜。

其实,含有辣味的蔬菜和调味品还远不止辣椒和葱、姜、蒜、洋葱,芥末、胡椒、咖喱等也都含有辣味,这些东西在烹调中也各有妙用,点缀和丰富着我们的饮食生活。每每在酒店、餐馆、酒肆参加了婚宴、寿宴、饭局,品尝了美味佳肴之后,我都会有如是感想: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衣食之源,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和辣味蔬菜及调味品,美化我们的生活,满足我们的饮食需求,我们当感恩大自然,珍爱大自然,保护好大自然才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