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络百科 信任和质疑都要“开花”
孝行带来人的归属感
学者并非都该像
“布鞋院士”那样
谁来管城建官员
“下海”去房企
怎样抛掉互害性思维
“星期狗”
每个新生婴儿
都理应拥有公民身份
斩断利益纠葛
车检才能化繁为简
兜住民生底线,织好社会救助安全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怎样抛掉互害性思维

4月20日,有石家庄市民反映称石门公园的舞池被人泼洒臭豆腐、油漆、机油等污物,记者走访调查得知,事出有因,是附近居民与公园内跳舞的阿姨们频发矛盾,才上演了这样一幕。(4月22日河北新闻网)

一堆堆污物没有泼到跳舞大妈的身上,却泼在了她们一干人的脸面上。每天在家里待着太闷了,出来透透气,活动活动腿脚,一起跳跳舞,也有错?这样的心理动机丝毫没有错。但各地反复发生此类事情,就顺理成章地把双方的场场博弈演变成了个怎样认知对与错的公众话题。

无疑,现代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不能孤立地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人就应相互照应,而不能有互害性思维。健身,是人在惜己,方式有很多。晨起练太极的老人,玩羽毛球的老人,饭后遛弯的老人,都不侵扰他人,却也达到了自娱自乐的目的。这一拨人,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非要把音乐放的山响,聚在一起跳来跳去,只是健身方式的一种。泼污物者,被泼者,其行为的发生,都是基于互害性思维。就是说,你招惹了我,我也就对你不客气了。

比之于互害性思维,人的思维似乎可以更正常一些,更人性一些。舞怎么不能跳?爱跳就跳,只是不要妨碍别人。可是,一些人的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广场舞已经影响到了上班族正常的作息,还有孩子的学习和休息。上了一天班、一天学,本来就累得要死,回家了还要被无休止的噪音吵的不得安宁,怎能忍受?你的爱好想要被人尊重,前提应是多尊重别人的生活选择。你的一动需要别人理解,别人的一静也要不被打搅。人的生活习性是多种多样的,有爱跳舞的老人,亦有喜欢安宁的老人,跳舞大妈们的噪音轰炸,同样地也让另一部分老人不舒服。做不到不跳,挑挑时间、地点,把音量拧小些总是可行的吧?

撇开矛盾双方的互害性思维来说,广场舞扰民也与公共活动空间的不足有关。开发商为赚钱开发了大量的小区,但却缺乏与之相配的公共活动空间。由此而言,互害性思维的两拨人马,都够难的。  伊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