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8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荣文瀚 丁友明 文/图 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医院整体搬迁后,人员骤增,如没有一种文化精神来指引员工,医院原有的文化传统将会被冲击和稀释,势必影响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医院领导班子注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秉持“仁爱求实进取奉献”的医院精神,在继承发挥医院艰苦奋斗、创新进取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逐步融合成了新的医院文化内涵,形成了涵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公益文化等内容的医院文化体系。以文化树立形象,以文化凝聚力量。院党委书记曹德明说:“我们要让来院就诊患者不但体会到我们技术的精湛,更要感知我们优质的服务、真诚的爱。” 敬畏医学、善待生命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医院文化的核心。以创建三级甲等心血管病医院为抓手,以患者安全和服务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形成良好的质量服务体系、较强的质量意识、科学的督导执行措施,筑就了质量品牌。 注重细节、彰显关爱的服务文化。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身着标准化、空姐服装的导医,分布在病房楼、门诊楼大厅、电梯口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区域,随时提供咨询、引导、陪检等服务。一卡通、预约挂号、开通绿色通道等新举频出,让病人就医更加便捷。术前谈话,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增强与病痛斗争的信心;短信提示、电话回访,让患者感受到了温暖与体贴。 心系健康、医泽心田的公益文化。医院积极践行公益责任,救死扶伤,服务百姓健康。近年来,医院开展了空巢老人免费体检、劳模免费体检、老年心脏病患者救助等活动。发挥在心血管专业方面优势,坚持培训全省各地的基层心血管专业医生,为提高河南心血管病防治水平而不懈努力。并利用专门的体检车,每周末坚持义诊,走向全省各地进行心血管病筛查、诊治。由于医院在国际扶轮社“生命的礼物”项目中的突出贡献,国际扶轮社和北京扶轮社在2012年度北京扶轮社慈善晚会颁赠国际扶轮社至高荣耀的保罗哈里斯服务奖,是我省首次获奖的单位。2014年8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基金”落户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凡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均可享受由中国红基会“天使阳光基金”提供的1万至2万元的救助。2006年至今,医院已和8家慈善机构建立了合作,已累计完成400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救助,救助金额近1500万元。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心行健 7 6 3 2 1 5 4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活力之源。 专科医院,离不开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更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水准的人才梯队建设,是专科医院技术不断提升的强有力后盾。 医院领导班子深谙此理,努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形成“火车头”效应。采取引进培养并重的措施,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平台引人才,以人才拓平台,形成良性互动,激发活力之源。对适宜人才,医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施展平台,或成立单独病区,或委以重用,充分发挥人才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的集聚,造就了医院的创新之源、动力之源。 在袁义强博士领衔下,医院心血管专科团队人才济济,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梯队。不仅有心血管外科专家陈红卫、王立成、杨斌、张润生、张建卿、张伟峰、张向立、陈国锋,心血管内科专家于力、赵育洁、王瑞敏、张杰、历箐、王淑红等带领科室发展,更有孙运、郭应先、朱自强等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孙俊华、孙玉晓、毛幼林、李连东、牛思泉、潘砚鹏、李少柯、杨恒、王国锋等年轻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在专业技术上各展所长,精彩纷呈。这些青年才俊的崭露头角,是医院的未来自信,是实力,是底蕴,假以时日,必将如星星之火,持续推进医院更大发展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心血管专科声誉鹊起的同时,医院特色科室也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专科带综合,以综合促专科的活力迸发局面。骨科冯付明、陈治权、高明堂,神经外科马玉德、张刚中,普外科赵正国、张聪敏,妇产科王素梅、王倩,泌尿外科孙强,内分泌科杨营军,儿科杨金学,耳鼻咽喉科查潇逸,消化科王万里,呼吸病专家王金学,影像科李云、张兴雨,功能科姚辉梅,药学博士孟祥光等人才齐聚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星光熠熠,不仅使医院心血管专科影响力和知名度大为增强,更增强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 人才篇:医院热土 俊采星驰 未来篇:深根固柢 再创佳绩 文化篇:厚德载物 以文化人 (上接一版)在专科建设上,医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没有走大而全的道路,而是坚持走“大专科、精综合”的发展思路。永葆创新精神和危机意识,瞄准高难危重疑难复杂手术,努力攀登,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 心血管外科由三个病区发展为八个病区,形成了涵盖麻醉、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影像等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心外科专业团队,成功创造了多个河南首例和奇迹。河南省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河南省首例常温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全国第四例、河南省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河南省首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河南省首例共同动脉干根治术;河南省首例“双主动脉弓矫治+动脉导管结扎+单元化+SANO”手术;河南省首例全胸腔镜下心脏二尖瓣置换术;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成功实施了“主动脉根部替换+主动脉全弓置换+远端支架象鼻”手术等,都给业界带来了震撼与启迪。 心血管内科也由三个病区发展为五个病区、一个CCU病区。心血管内科独立开展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病种,囊括目前国内已开展的所有心脏介入诊疗项目,且技术水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省内三级医院该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领域,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袁义强博士的带领下,心血管内科团队创新进取,努力突破,现已累计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1500例,处于河南领先、全国先进水平。 依托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技术优势,郑州市心血管病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在心血管病患者急救方面表现突出,年急诊量近15万人次,开通了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恶性心律失常、中毒、重型颅脑外伤等“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曾在省会历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中屡创佳绩,在全省历次急救技术考核及技术比武中均名列前茅。急性心肌梗死国际诊疗指南要求,90分钟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郑州市心血管病急救中心则提出了 “黄金1小时”的概念,从病人进入医院到导管室球囊打开,平均50分钟即可完成。 医院在心血管专科的突飞猛进,离不开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的保驾护航。 该院手术麻醉科,拥有一流的超净手术间,欧米达麻醉机、欧米达麻醉监护仪、sarns人工心肺机、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及红细胞压积连续监测仪、空氧混合器等进口先进设备。能独立完成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复杂的大血管畸形矫治、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冠心病冠脉搭桥等心脏手术及不同类型的肾移植手术的麻醉工作,麻醉成功率达100%。配合swan-ganz技术,可连续监测麻醉中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为病人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 重症医学科,拥有良好的监护环境和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专业化监护团队,承担心脏术后、肾移植术后及各类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抢救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配有NPB740、NPB760及NEWPORT人工呼吸机、MarquetteEag le4000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及光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Nova血气分析仪、自体血液回收机、可控微量输液泵等先进的监护仪器、设备,并配备目前世界最先进的Dataswpe98syst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如今的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今非昔比,汇聚流动着创新进取的工作激情,焕发着青春朝气,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园林式的院区,便利的设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闻名遐迩。 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近年来,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已迈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但医院领导班子却丝毫没有放松、没有自满,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近年来,医院年开展心脏外科手术近2000例,年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手术8000余例。医院规模实现了倍增,在业务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想要实现更大发展,就更加困难。医院领导班子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勇于担当,经过科学分析,超前谋划,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卫计委大力支持下,拟建一所心血管病医院,努力把心血管这个医院龙头,打造得更大更强。目前,新院区项目正在推进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医院所取者远,必有所待。面向未来,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砥砺奋进,不懈登攀,必将实现在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上的全面突破,早日打造成中部地区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为群众健康做出新贡献。 1.心内科兼心内一主任于力 2.心内二主任赵育洁 3.心内三主任王瑞敏 4.心内五主任张杰 5.心内六主任厉菁 6.心外一主任陈红卫 7.心外二主任王立成 8.心外三主任杨斌 9.心外五主任张润生 10.心外六主任张建卿 11.心外七主任张伟峰 12.心外八主任张向立 13.心外九主任陈国峰 14.CCU主任王淑红 14 9 11 10 13 12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