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菊(国画) 王毓中
话说焦虑
《瘦下来世界就是你的》
古人拒贿有策略
河流、田野和小镇(摄影) 付进义
父亲是远征军
雨的心事
藏书对联趣味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父亲是远征军

曹 克

九旬多的父亲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花园。那一畦畦方格里,种着各类蔬菜:绿莹莹的上海青、油菜,叶子在晨光的作用下发出油油的光亮;而生机勃勃的小葱和韭菜拔着个似的向上蹿;还有结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朝天椒也仿佛在向人炫耀;那举着高高的藤蔓朝着樱桃树树干攀爬的是胡瓜;蹲下身再往地上瞧,一丛丛、一簇簇细圆的叶子则是花生叶子,因为很少有机会能自己动手刨到花生果,故此,当我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刨下去,顿时,一串长满了胖嘟嘟花生果的藤蔓顿时出现在眼前,仔细数了数,细细的藤蔓上竟结出十几颗饱满的花生来;不经意间,倘若朝花园的一处墙角望去,是石榴树落下的浆果,紫红紫红的……

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身处闹市区的父亲就对我说,他不喜欢热闹,希望宁静,将来老的时候若有一分薄地,他希望吃到自己种的果实。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父亲已实现了夙愿:每天亲手打理着蔬菜、瓜果,整日里与花草泥土相伴,颐养天年,善哉乐哉!

今年儿子暑假从国外学校探亲回家去看望父亲时,不知为什么,极少给第三代子孙谈及自己往事的父亲,与儿子聊了起来。夕阳的余晖照在他们的身上,往事随着父亲话匣的打开,也仿佛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年轻时的父亲有些叛逆,不喜欢做生意的他,始终没有遵从爷爷的旨意去做打点“德茂祥(春)酱菜园”(位于今天二七塔百年德化,是父亲的父亲跟人合开的公司,父亲家是个小股东)的生意,而是一味地到私塾里去学之乎者也的《论语》《大学》,等等。但是,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件以及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的发生,日本侵略者的跌蹄踏入中国,1942年,眼看郑州已经沦陷,年仅18岁的父亲西下寻找保家卫国之路。“我想,学上不成了,干脆到前线跟日本人拼了。”父亲带着这样的愿望,一路西行经过洛阳、西安、昆明等地;在西安,原本可以投靠亲属的父亲,在大街上看到一支排着长龙般的队伍,一打听是参加抗日的,他不假思索地就加入了排队的行列,后经过面试、笔试的考核,顺利过关后,父亲成了国民政府战干团的一员。1943年,他和一批热血青年投笔从戎登上前往昆明的飞机,被编入国军207师,随军来到印度(编号暂汽二团)兰姆伽接受汽车驾驶训练。父亲参加的这支队伍就是著名的抗日队伍——远征军。

远赴印度兰姆伽基地准备受训的父亲与远征军们,乘坐的是战时用的运输机,当飞机飞行在当时唯一的抗日通道——驼峰航线上空时,由于气流造成的剧烈颠簸,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生死考验,还有噪音的侵扰,“噪音非常大,嗡嗡作响的声音甚至会让人一时失听!”父亲回忆起当年从昆明到印度一路上的飞行经历时,依然心有余悸。

“你知道吗,到印度兰姆伽参加汽车培训,美国教练要求很严,只培训了一周,就要开车上路为前线抗日部队运送给养了。”说着说着,父亲眼里发出年轻时的光亮。

“我去的时候,因为印度地处热带,蚊子大得很呢。”“多大?”儿子问道。

“比我们这里的蚊子大4倍,小拇指三分之一长”,说得兴奋时,父亲还伸出手来比画一下,“若被咬一口,人是受不了,奇痒!”

“怎么办呢?到目的地的晚上,部队开始发给每人一种名叫蚊子油的擦剂,要求擦满全身,然后钻到蚊帐里。不然,晚上人就根本无法入睡。”

由于当时远征军军人穿的是皮鞋,加之印度气温高、潮湿,父亲得了脚气。一双脚全部都肿了,下不了床。最后,用了美国产的那种小黑盒子装的“脚气粉”彻底治愈了。

“年轻时,我吃了不少苦,在远征军的岁月里,也是九死一生。记得一次,我和副驾驶驾车穿行在滇缅公路上运输抗日物资,是那种两吨重的大卡车,走到拐弯处,副驾驶不小心将一只轮子滑向山崖,我手疾眼快,一把拉住手刹,车子才免于坠入万丈悬崖深谷……”

1945年9月,负隅顽抗的日本鬼子终于低头认罪,向正义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后,父亲重新回到了家乡郑州。

由于父亲懂得一些汽车制造维修技术,他依稀记得在国家提倡大炼钢铁的时候,自己还亲手做出了一辆简易汽车,从德化街一直行驶到北二七路……

说着说着,父亲的精神头越来越足,他对我儿子叮嘱道:“社会在发展、进步,瞧,你现在还能到外国留学,真让人羡慕,我像你这么大是到前线抗日打仗,你这个年龄就应该是上学的时候,好好学吧。”父亲对儿子语重心长地嘱咐说。

与其说,父亲守着自己的小花园,是守着一个自己一生的梦想,倒不如说,一个普通中国老人以自己一生的缩影折射出祖国的变迁、发展、繁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