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赠汪伦(书法) 孙 伟
冬至是春天的哥
山茶油
独 山
色静深松里(国画) 朱坤芳
《实干兴邦》 中小企业代表创业成长史
我想做个有趣的人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冬至是春天的哥

♣ 杨崇演

这句话不是我的发明,是父亲的随口一说——冬至、小寒、大寒、立春,冬至是春天的哥哥哩。

父亲谙熟节气,把冬至称为春的哥哥,实在是很亲热——任我怎么想也想不出这么接地气的句子。

“冬”,即“冷”。在这个寒冷的日子,谁不祈盼着立春?冬至过后,人们虽然还要走一段艰难的路,才能抵达明媚的春天,但冬至这一天人们还是蛮开心、蛮有诗意的。

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这一天思念最长。“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喜欢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里,充溢着想家的思绪。

到了冬至,就是数九寒天。《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最寒的时候来临了,也意味着春天就不远了,实在可喜可贺。

古人过冬至,大如年。皇家有“祭天大典”,民间也有各种“消寒”活动。唐宋时期,冬至要祭天祀祖,皇帝祭天祭太庙,百官百姓则祭祖,然后再向健在的长辈叩头。一年到此,太平和顺,怎能不谢天谢地?

清朝光绪皇帝的全贵妃,最是别出心裁。她想出了一个叫“九九回春图”的消冬迎春妙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每字九画,从冬至那一天起,一天写一笔,待九个字写完,便是九天归春了。

冬至,真是一个有趣的节日——你写字“消冬”,我画画“消冬”。江南有习俗,每到冬至,闺房里的女子均要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染一瓣就代表向春天迈进一步。待染完,九九寒冬尽,百草萌动、莺歌燕舞的春天到来了。

更为韵致的是,你晓妆染梅、我画圈成杏,你有巧手、我有慧心——每天以胭脂画图一圈,画完八十一圈,杏花开了,暖暖的春天来了。由冬而春、由梅而杏,季节的变换又与佳人晓妆的胭脂融合在一起,难怪有人写诗赞叹:“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初回。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当属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呵呵,古人真够浪漫诗意的,搁在今天,谁还会有这份闲情和诗心?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听着小孩子摇头晃脑地背诵这样的民谣,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耕牛都遍地走了,自然就是明媚的春天了。

在冬至这个节气里,冷也是一种温暖。现代人,对“冬至”还是注重的,且不说寻常巷陌的阿公阿婆阿叔阿婶,就是在单位上班的小字辈们,每到冬至这一天,都会不约而同地打个招呼、提个醒:冬至早点回家做吃的!吃什么?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饺子。尽管冬至并不放假,但不少单位都心照不宣——让员工提前下班,早早回家准备过节。可以想象: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着,吃着热腾腾、暖乎乎的汤圆或饺子,团聚的氛围和亲情的气息融合在一起,自然是一番温暖温馨的景色,心境如沐春风了。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这又是哪些地方的民间习俗呢?容我日后慢慢到您的家乡去体味!

俗话说:“冬至进补,来年打虎”。民间有“一九一只鸡”的说法,喝老母鸡汤可以大补。试看镜头:温暖的灯光下,厨房里热气氲氤,香气扑鼻。餐桌边,一锅冬至的鸡汤已被父母炖好。拨开黄色油层,鸡汤滚烫着,仿佛散发着脉脉温情,慰藉着儿女的心灵。冬至让人们调养生息,孕育精力,再接着去恭候来春。

撩开冬至这道门帘,就可看到春的影子。“冬至阳生春又来”,不仅于季节,于人也一样,苦日子过后总有甜的时候——冰天雪地、寒风料峭之后,丰美春天的到来指日可待。

周末回家,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冬闲不闲,在自家的院子周围种树。问父亲,不都是春天植树吗,怎么在冬天种树呢?饱经风霜的父亲,笑着说:“冬天树木进入‘休眠’,挪动不会伤筋动骨,成活率高。等春天一来,刚好生根发芽,那是满眼春色呀!”听罢,我仿佛已置身于林海之中,听春风下松涛阵阵了——父亲在种树,也在种春风!

回到城里,忽已冬至。“困觉要困冬至夜”,今晚我要将自己埋进这最深的暖里。从明天开始,我向春哥哥承诺:备一张有九枝遒劲梅枝的消寒图,学古人之风雅,用朱笔细细描画,一朵对应一日,诗意地打发冬天,迎接春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