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花馍里的年滋味
祭灶随想
《这样学英语,我的孩子不抵触》
双禽图(国画) 吴 刚
白河边的夜晚(外二首)
雪天里的故事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另一块则是会所性质,是不对外的。这是一座仿白宫式的椭圆形的大楼,又叫“大白楼”。楼里有完备的住宿、餐饮、洗浴设施,号称是超五星级的服务。且三楼以上全是套间,套间里装有现代化的麻将设备和温泉洗浴功能,主要是对“VIP”服务。所谓的“VIP”主要针对两种人:一种是相当级别的官员。官员是免费的,一人送十万元的贵宾卡,用完再续;另一种是对大商人的。商人要花钱买,也是十万为限,用完再买。只有少量房间空闲的时候,才对外营业。

还有一块占地五十亩,原是要做“小麦实验基地”的。结果又减掉了二十亩,弄成了一个“花卉观赏园”。这样一来,以“小麦实验基地”名义批下来的三百亩地,实际上就剩下三十亩了。那块临时加进来的“花卉观赏园”,是谢之长自作主张弄进来的,他兼着这里的董事长呢。那些花卉都号称是“珍品”,每盆至少上万。一些官员观赏后,想要的话,自然有人掏钱买。

这个“梅庄”可以说是经刘金鼎一手策划搞起来的。刘金鼎每次来省城都要陪李德林去吃面。吃着吃着就不解瘾了。老是到处找地方也找烦了,就觉得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有一次,他对李德林说:“老师,咱得有一个据点。”当时李德林并不在意,说:“啥‘据点’?”刘金鼎说:“我是说,得有个吃饭的地方。”李德林不以为然,说:“不就吃碗面么。吃饭的地方到处都是。”刘金鼎说:“我是说,得有个咱‘自己’的地方,可以常年聚会。”李德林随口说:“哪有这样的地方?”刘金鼎没有多说什么,只说,“这事交给我吧。”于是就有了这个“梅陵植物园”。

刘金鼎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懂老师的。他相信李德林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国家级的领导人。对此,他深信不疑。一想到这里,他就会激动不已。是啊,当了国家领导人之后,老师手下得有个亲信班子,有一些靠得住的人才行。史书上说,当年一个小小的“平原君”就有三千门客,那一个个都是死士呀……何况是未来的国家领导人呢?他想,有些事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老师想不到的,他要替老师想到。虽然未来不可知的因素很多,他一时还想的不是十分周全。但先搞一个“据点”,慢慢给老师储备一些人才,他已经非常明晰了。在这方面,他很愿意向两种人学习:一种是犹太人,一种是山西人。

作为黄淮市的常务副市长,刘金鼎曾经带团出访过以色列。他本是去参观考察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及现代化农业设施的。但在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维夫,刘金鼎顺便参观了当年犹太人建的一个“大流散纪念馆”。在这个纪念馆里,刘金鼎感触特别多。一是犹太人的精明。当年犹太人曾经两次被灭国,国人四处逃亡,流散到世界各地。可他们逃跑的时候,只带两样东西:一个是黄金,一个是“知识”(在脑袋里装着呢)。更让人值得钦佩的是,这犹太人无论逃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十个人,就马上选出一个精神领袖,也就是领导人。由这个领导者与逃往其他地方的犹太精英人士保持通信联络,尔后由“点”连成“线”,由“线”再连成“片”……于是,一个被消灭的民族又重新复活了。尔后,复国了。

当时,刘金鼎在那张闪烁着一个个小灯的世界“流散图”前站了很久,那上面的一处处标注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从以色列回来后,刘金鼎就动了建“据点”的念头,于是才有了这个占地三百亩的“梅陵植物园”。“梅庄”虽说是刘金鼎一手搞起来的,但他并未出一分钱,他出的是“点子”和“关系”(借用李德林的名义,打着搞农业科学研究的旗号,地是他跑下来的)。资金先是由“花世界集团”谢之长出的大头,几个财大气粗的煤矿矿主也跟着出了些钱(后来在基建过程中一再追加经费时,这些矿主也都成了这里的股东,是当然的“VIP”)。在工商局公开注册的登记证上,名义上谢之长是这里的董事长。至于总经理,刘金鼎另有人选。说白了,这里就是刘金鼎的一个“据点”。

刘金鼎的“据点理论”最早只透给了谢之长一个人。有一次,两人在一块吃饭。饭是谢之长请的,有人托他找刘金鼎办事,刘金鼎就让他把饭局定在了花世界大酒店。(谢之长本是有恩于刘金鼎的,可以说是刘金鼎的恩公。但恩情就像是存款,“基数”在那儿放着,你一次次地套取,不停地取,取着取着就成“负数”了。)自从刘金鼎当了常务副市长后,老谢的身段就很自觉地放下来了,也开始请刘市长吃饭了。市长到了,酒店经理白守信热巴巴地跑来做陪,于是三人就凑在了一起,边吃边聊。酒至半酣,说了一些闲话后,刘金鼎说:“白总,忙你的去吧。我有些事想跟老谢说说。”白守信很识相地说:“那好。你们谈。有事叫我。”等白守信离开后,刘金鼎说:“老叔,你不是总问我你还缺啥么?”谢之长说:“是啊。你不说了,让我弄点‘文化’。我正弄着呢。我买的那些书你都看见了吧。你再看看,我还缺啥?”刘金鼎说:“老叔啊,我让你补点文化,主要说的是‘视野’和‘境界’。我知道你一直想把事儿做大。那我问你,想不想进军省城?”谢之长说:“想啊。咋不想。你给支支招儿。”刘金鼎说:“那好,你先喝三杯,我给你出个主意。”谢之长二话不说,端起酒连喝三杯。尔后亮了亮杯底,说:“说吧。”刘金鼎说:“你知道明清时期山西的商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么?”谢之长虽读书不多,但他刚刚看了中央台播的《乔家大院》。就说:“谁不知道‘乔家大院’呀。我知道,晋商名气大。你看山西那些煤老板,一个个牛气得很哪……”刘金鼎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闻名全国么?”谢之长说:“你说,你说。”刘金鼎说:“头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他们有‘据点意识’。”这个“据点意识”显得很高深,把谢之长给说愣了,他不知往下该怎么接了。刘金鼎说:“老叔啊,你也跑过很多地方。可你注意到了没有?凡大城市,也不光是大城市,稍稍像样一点的城市,都会有一个‘山陕会馆’。”谢之长连连点点头,说:“哦。哦。是。那是。各地都有。我还参观过呢。”刘金鼎说:“是吧。几百年过去了,现在一处一处的‘山陕会馆’都成古迹了,居然大多还完好无损。你知道这些会馆是干什么用的?”此时的谢之长只剩下点头的份儿了:“对,你说得对。你说,往下说。”刘金鼎说:“山陕的商人实在是太精明了。他们南跑北跑,去全国各地做生意。每到一地,首先要找一个落脚点,也就是他们的据点。有了据点后,他们请客吃饭、建立与各路人的联系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了。这也是他们能把生意做向全国的重要原因……”

47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