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藏在心底的母爱
母亲的萱草
好雨知时节
鼠咬天开 庚子大吉(国画) 田占锋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奥义》
属于田野的母亲
连 载
初夏绝句(书法) 李优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深藏在心底的母爱

♣ 刘传俊

许多年后的今天,母爱,仍如一块块会发光的连缀起来的碎片,一直忽闪在我记忆的胶片上。

我出生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听前辈说,母亲生我那会儿,家里米面皆无,是邻居老奶奶送来一碗白面,让家人给母亲做面汤应急,才得以使母亲度过那个刻骨铭心的“关口”……从此,母亲吻我脸牵我手慰我心,引领我走过人生最难忘的岁月。母爱,犹如一汪纯粹的清泉,缓缓注入我幼小的希冀的心田;犹如春雨绵绵,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心底藏匿的那寸萌芽,直到萌芽肆意生长;犹如镌刻在坚不可摧的磐石上的文字,活现于我的心中;犹如充满张力的航船,载我越过险滩恶浪驶入蔚蓝的生活海洋。

我四五岁时,大兴水利铺天盖地。家中无人照看我,母亲毅然决然带上我奔赴离家数十里的工地修建“龙王沟”水库。水库旁用玉米秆搭个小庵,就成了我临时的“家”。我常和比我大两岁的同村伙伴在庵内外玩耍。吃饭时,母亲怕我饿着,往往将自己碗里沉淀下的麸皮汤让我喝,将“分”给她的出力劳动才可享用的馍馍掰给我吃。母亲娇养我,我刚入小学,放学回家还要闹着吃几口奶水。母亲不顾下地劳动身体疲惫,把我揽进怀里,满足我的无理要求。我中耳炎发作,流脓水,母亲不嫌异味,边喂我边一次次往我耳内上白矾,用棉花沾。这轻柔的动作让我铭记一生。家庭经济拮据,我上学时每学期的三两块学费都棘手。为不使我辍学,母亲用竹筐装上平时舍不得吃的自家养的鸡下的蛋,或抱一只鸡到集市上卖后让我缴学费。她希望我好好念书,长大了有出息。我生病了,不能到校。靠工分生活的母亲也不再出工,在院外大槐树下铺一稿荐让我躺着养病。她一声不响地拿了针线,坐在我身边缝缝补补。

家父脾气暴躁,曾有一度,母亲和我另起锅灶相依为命。一次,父亲又施“家暴”,柔弱无助的母亲,实在忍受不了这不白之冤,要回五十里外的外婆家去。她来到村小,含泪将我叫出教室对我说,她给本家我二姐家送了玉米糁和红薯干,让我放学后到她家吃饭。分别时,我看见泪水顺着母亲的脸颊往下滑落。我上高中时,要带行李、粮食住校搭伙。因实在无钱从食堂买炒菜,母亲就根据不同节令,亲手腌制白萝卜条、辣椒、煮黄豆、韭花之类,让我每周带一大瓶到校下饭。

我终于长大了,恰逢盛世。恢复高考当年,我成为全大队首个告别“农民身份”到异地求学的寒门子弟。母亲虽舍不得我,但这是她盼望了多少个日夜,又令人羡慕的事儿啊!假期返乡,我帮母亲不停劳作。开学前离家时,母亲总是说,还没回来住几天就要走哩。然后,她默默地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我的身影从她的视线里变得越来越小,慢慢消失……后来我工作了,每次探亲临走时,母亲老是以同样的方式目送我。结婚那年,母亲将亲手做的几床棉被千里迢迢寄给我。每当雪花飘舞时,我拿出来盖在身上,软软的,暖暖的。梦境里,总有一种太阳在升腾的奇妙感觉。妻子生女儿前,我在家乡休暑假,对母亲说她要当奶奶了!母亲高兴异常,一连几天又是做婴幼儿单、棉衣裳,又是做小被褥。那针针线线里,不也深藏着伟大的母爱和母亲对她孙女的深情关爱吗?

本想着我成家立业了,母亲的苦日子就要熬到头了,可以享几天清福了。谁知,经历生活坎坎坷坷几十年,一向勤俭持家、舍不得吃穿、与邻为善的母亲,积劳成疾病倒了。那时,我的女儿刚过半岁。母亲病危时,自知来日不多,把我唤到床铺前嘱咐我:娃儿呀,你常出门在外,见了老大娘和抱小孩的妇女,要记住让座位;有讨饭的上门,要给口饭吃;我不在了,还是原身打原身,要不,又该花你们钱哩……

母亲节到了。路过一鲜花店,见店内外熙熙攘攘。进得店来,有不少人正忙着挑选康乃馨。联想到孟郊的游子诗句“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我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母亲在时,人生尚有来处;母亲去了,人生唯余归途。民间有言:“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对于母爱,我还没有品够。此刻,我在花店内徘徊,踌躇不定,倘若选购一束代表着感恩、慈祥、祝福等寓意的花草,该捧递于谁之手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