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郑州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六个维度”
提升郑州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
如何重构重塑产业链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如何重构重塑产业链
——2023河南双创蓝皮书发布暨重构重塑产业链研讨会观点综述

郭军峰 蒋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7·24”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10月14日,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联合举办“2023河南双创蓝皮书发布暨重构重塑产业链”研讨会。来自河南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和智库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河南双创赋能产业链发展献计献策。现将研讨会专家观点综述如下:

产业链重构重塑有赖于创新要素的集聚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对于现代化河南建设、重构重塑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双创蓝皮书(2023)》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2022年以来河南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做法和成效,探究双创赋能产业链重构重塑的路径,为扎实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在创新要素集聚引领下,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有所提升。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河南正在持续发力,新郑、巩义、长葛、禹州、荥阳、长垣、永城、中牟8县市进入全国创新百强。在河南城市创新能力方面,《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估报告(2023)课题组,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示范区)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郑洛新”继续引领全省,南阳创新能力提升显著。面对河南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机遇和挑战,蓝皮书强调要从着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大力实施高素质人才引领行动、加快构建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提升河南城市创新能力和水平。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点

与会专家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突出创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要适应新科技革命发展要求,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要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要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大、门类全、体系完整的产业优势,补科技含量比较低、产业链比较短、产业能级不高的短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实现三个转变,要树立系统观念,推动产业协同协调发展,包括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协调发展、促进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同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协调发展、促进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协调发展。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机遇挑战,与会专家认为,河南要在推动传统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正视我省产业转型发展中的传统产业能级不高、产业创新整体实力不强、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少困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缺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立足我省产业规模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抓住产业链供应链优化重组机遇,加快形成产业链群发展模式;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补齐中小企业数字化短板;把新产品开发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传统产业切入“新赛道”;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实现“产业链”和“能源链”低碳转型;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强“要素保障”和“制度保障”。

彻底激活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与会专家认为,激活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需先确立几个概念,包括“让政府融入市场,而非市场融入政府”、改变“传统产业不传统,民生产业不低端”、由“产供销”变为“销供产”,以数字化穿透实现产业的“三二一”产融合等。具体做到五个方面:第一,对工业经济发展实施系统而全面的制度、机制创新;第二,从体制上改善营商环境,切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第三,营造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让每一个市场主体各安其位、各享其成;第四,善于以产业基金或其他产业政策为新兴市场主体助力,善于发现、开拓新型商业模式和产业赛道,善于推动市场资源整合;第五,推动工业企业的企业家和团队的新老交替。

重视河南省县域产业链群的培育

与会专家认为,自2008年确立将产业集聚区建成“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河南省县域产业链群发展经历了起步、积累、跃升三个阶段。目前,“一县一产业集聚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成为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河南的6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部在县域,在县率高于浙江、安徽、湖南、福建。但近些年河南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名次下滑,入围数量也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匹配,这与优质企业缺乏、产业链短小且狭窄、产业链群对县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小等原因分不开。未来的竞争将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河南省培育县域产业链群要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统筹兼顾传统产业链群与新兴产业链群、制造业链群与服务业链群、优质企业培育与创新平台建设、招商引智引技与服务配套优化。

培育壮大河南新消费产业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新消费发展呈现出绿色消费意识崛起,数字化、智慧化、新技术的拓展应用成为重要引擎,聚焦细分领域打造明星品牌,跨界融合趋势逐步凸显,主要表现为新消费品牌加速崛起、头部品牌带动形成“超级供应链”、郑州正在成为全国新消费研学基地。培育壮大河南新消费产业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保障,需要从构建新消费品牌梯次培育体系、依托郑州打造新消费“一基地三中心”、打造“一会一节”新消费活动品牌、设立新消费产业基金方面努力。

构建优化河南跨境电商产业链生态系统

与会专家认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包括制造链、贸易链、消费链、信息链、物流链、金融链、管理链、创新链以及衍生的服务链,促进河南省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集聚发展,一要树立生态系统思维,追求系统协同效应;二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全省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三要加快开放平台载体建设,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四要坚持补短板锻长板,推进全省跨境电商“九链融合”;五要着力提升产业生态环境,打造最优跨境电商生态圈。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分类统计中的应用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产业分类及产业统计中存在产业分类研究不足且统计手段落后、产业分类统计不能满足政府决策需求等问题,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无法为产业监管及产业布局提供精准支撑,因此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分类统计中的应用。其中,提高政府重视程度是基础,政府不仅要提高对产业分类统计的重视程度,树立产业精准发展的意识,还要正视当下产业分类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寻求方案。为提升统计效率,应全面摸清产业家底,要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力量,加快我省重点产业分类研究工作,研究制定产业分类统一标准、统一统计口径。要加强产业智能分类研究,重视人工智能的引入,组织力量对国家16个派生产业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分类统计的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