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听 冬
孤独的风景
唐·杜牧诗《山行》
《对面的小说家》: 与国际文学巨擘谈话
隆冬里的一碗热豆腐
杲杲冬日光
大墙内外的戏剧人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孤独的风景

♣ 周振国

南非有个叫“凡波斯”的荒野,每隔十多年都要发一次山火,山火过后几天,在一片燃烧殆尽甚至还冒着烟的焦土上,竟开出一种橙黄粉白各色不等的美丽优雅的小花,这种小花貌似垂筒,故称“垂筒花”;而当其他花草树木劫后重生竞相破土的时候,垂筒花却早已悄然逝去,并作为一株球茎重回地下休眠,静等下一场山火。

垂筒花无疑是孤独的,孤独地绽放在一片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被烧焦的旷野上,并且为一次绽放,竟要把自己孤独地深埋在地下十多年;但她无疑又是“凡波斯”一道最美的风景,使人们在山火后的苍凉颓败中,惊喜地看到一线生机和希望。

叔本华有句名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他把世人分成两类,一类追逐庸俗,把自己淹没在世俗的热闹中;一类甘于孤独,享受内心的富足和心灵的自由。其实客观地说,应该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类,这类人既能活在红尘俗世中,又能超然独处,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但不管怎么说,真正能与孤独为伴,并成为风景的,终归是人群中的少数,就如“凡波斯”荒野名目繁多千姿百态的花儿一样,真正令人惊艳和难忘的,唯有垂筒花,其他的虽然年年开放、年年争艳,大多也只是热闹而已。

庄子概念里的大鹏也是孤独的存在,当然也是一道风景。《逍遥游》中,大鹏南迁,要腾空九万里,背负青天,飞向大海。小树林里的知了和小斑鸠看不明白这件事情,就在一起议论:小树林多好啊,飞来飞去快快乐乐,掉下来也不碍事,干吗要飞那么高那么远呢?那有多危险啊!再说也太费劲了,光准备路上吃的就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呢!也是“高处不胜寒”的缘故吧,辞赋家宋玉曾以大鹏自比。宋玉才华横溢,和屈原有屈宋之谓,且大帅哥一枚,和潘安、兰陵王及卫玠并称古代四大美男,但他不喜交际,还零绯闻。有一次楚襄王跟宋玉说,大家不太了解你呀。宋玉回话说,志向高远的人就像大鹏一样,寻常人不太了解是正常的。成语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便出自宋玉的这次对话。

李斯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在确立郡县制这件事上,无疑干得漂亮。秦王朝建立以后,丞相王绾提出沿袭分封制治国,无人质疑,独李斯一介小廷尉,敢当众站出来反对,并进而主张郡县制,他的设想是,把全国分为若干个郡,郡以下设县,这样能有效解决分封诸侯割据的问题,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他竟能舌战群雄、力排众议,最终使得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也为现代行政区划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事实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既主张“出世”,也倡导“入世”,譬如“内圣外王”的思想,便是他先于儒家提出来的。“内圣外王”讲修身和事功并举,就是说不能只修行,或光享受精神自在,谪仙一般的存在,还要撸起袖子做事,做成事,做成大事。古贤中的王阳明和曾国藩等,堪称这方面的典范。特别是王阳明,既创立了阳明心学,成为儒学圣人,又是征战名将,以军功封爵;但王阳明并不看重名利,譬如皇上贪他战功,他爱谁谁,朝廷是非多,他告病回家,特别是早年被陷害发配贵州农场,年纪轻轻的他竟能把荣辱得失甚至生死置于身外,在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毒瘴之地不但活了下来,还在三年时间里潜心钻研学问,悟出了心学真谛,史称“龙场悟道”。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次“羽化”和“涅槃”,王阳明怕也难有后来自信从容的“外王”。

叔本华本人也是孤独的存在,年轻时和同在柏林大学已久负盛名的黑格尔抢讲台,败下阵来的他带着一种愤懑的心情离开了大学讲坛;尤其是,他的哲学思想直到他的晚年才被世人认可,但这并不影响尼采说:“我的先驱是叔本华。”并不影响爱因斯坦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叔本华的一句话“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然,也并不影响叔本华作为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开山鼻祖的地位。

天下熙攘,尘世喧嚣,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热闹,所以绽放在“凡波斯”的垂筒花叫人倾心和留恋,这也让人联想到了天山上的雪莲花和雪域高原的格桑花。所以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境界和精神,令人欣赏和赞佩!所以“失联”二十八载研制“大炮仗”的邓稼先、一辈子在水田里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和青蒿素打交道的屠呦呦,被人景仰和颂扬!当然,所有甘于孤独和寂寞,追求成功和卓越、理想和梦想的人,都是美丽的风景,都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