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9
10
《禅思微箴言》
荥阳草帽辫与草帽
把“后路”留给“后人”
遗忘中的欹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遗忘中的欹器

陈湘涛

前不久,在大学教书的朋友来家中做客,洗手的时候发现水龙头关不死,一直滴水。朋友提醒我应该换一个。我笑着说这个水龙头很有意思,拧紧后居然是个钝角,会漏水。只要水龙头调到正中不必拧紧,就能滴水不漏。

朋友笑着说,过犹不及,这就是一个现代欹器。

欹器是古人用来警诫自满的器具。《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个奇怪的器皿。守庙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鲁国之君放在座位右边用来时刻警戒自己的。当它空着时,便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时就会倾覆。”孔子感叹说:“哪里有满了而不翻倒的东西呢!”

这种没有实用价值只有警示意义的器物很快就失传了,成了一个传说。祖冲之曾根据春秋时代文献的记载,制了一个“欹器”,送给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萧子良。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216号墓穴壁画上也发现了欹器的身影:三个一组悬挂在架子上,笨拙如编钟,更像是用于对比试验的教具,不知道和孔子看到的欹器是否相同。据说新疆一家公司根据壁画上的形制开发出铜制的仿品,售价不菲,购买欹器仿品的人恐怕只是把它当成一种附庸风雅的摆件。

发明欹器的一定是个浪漫的天才。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用物理现象演绎社会哲学,比起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箴言来显得含蓄而高深。但过于含蓄往往落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大学问家孔子就没有认出它来,需要守庙人作导游解说。即便鲁国国君,看时间长了一定也会淡忘它的提示作用,毕竟这不是勾践悬挂的苦胆,每尝一次都会有新的味觉刺激。

这样的“欹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我们曾经无比虔诚,反复告诫着自己,但最终还是被我们遗忘。

回家探亲时候,居然在大哥家衣柜里发现了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按理应该在报到时交给学校的,也不知道那时如何交的差。一问才知道,这是大哥刻意收藏起来,准备激励侄子读书用。他的原计划等侄子上学后,就把这张通知书贴到墙上,让侄子见贤思齐。可想而知,那时我上大学曾经给家里带来了怎样的荣耀。如今侄子已经上初中,成绩一直不好,大哥早就忘了这件“欹器”,当年的心情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尘封在衣柜中。

上高中时,班里流行在胳膊上写字画文身,有一个男生用匕首在胳膊上歪歪斜斜地划了个“琳”字,以示刻骨铭心。去年同学聚会,他伸出胳膊来,用刀刻下的字迹如甲骨文一般难以辨识。他忘记那个女生叫什么了,我还依稀记得。

我原先一个同事当了主任,通过我向一位书法家求字,内容是:清如秋菊何妨瘦,廉若冬梅不畏寒。他将字装裱后挂在书房的墙上,以此来勉励自己。两年后,他因为收贿被检举揭发,先停职后调离。搬家的时候,我看到那幅字还挂在墙上。刚当主任时,他一定也曾严格要求过自己,否则也不会让我求来那幅字当“欹器”用。

前年喜欢听庾澄庆唱的歌曲《春泥》。这首歌是由徐若瑄作词,伊能静作曲,歌词哀婉沉重,旋律荡气回肠,尤其是最后一句“让我们懂得学会珍惜”被庾澄庆反复吟唱,令闻者动容。可是这首歌流行没多久,就有媒体曝光伊能静和一名男艺人牵手逛街,接着庾澄庆和伊能静离婚。我想他们创作和演绎这首歌时候也许就把歌当做“欹器”,也曾告诫自己要珍惜现在,只是时过境迁,曲终人散,那种心情找不到了。

那个滴水的水龙头,我原来把它看成一个工业次品,经过朋友提醒后我不禁肃然起敬。每天对着这个“欹器”想想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到位,有什么事情做得过分。但我知道,这种面对“欹器”三省吾身的习惯早晚会改变,“欹器”将来还会还原成普通的漏水龙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