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孟子、诸葛亮与布什
穿越死亡
唐朝的“三宫六院”
红军主力会师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贵族营销
心同野鹤与尘远 诗似冰壶彻底
“圈阅”一词的来历
《NO》
长袖善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掌故
“圈阅”一词的来历
夏 吟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9  来源: 郑州日报  
  “圈阅”是指领导人审阅文件后,在自己的名字处画圈,表示已经看过。这个词在我国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从三国时起,我国就有在文书和契约上签写署名的习俗,以表示某人的身份,史书上称为“押”。唐宋时期,臣僚们在进呈公文或传阅书牍时,改变了过去署全名的做法,只书写上自己的字,表示“阅过”之意。

  1069年,王安石被任为宋朝参知政事,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公文、呈文。按照惯例,每次阅读过文牍,王安石都要写上一个“石”字。由于文牍太多,他又是急性子,且不太注意书写规范,因此,这个“石”字在写了一横一撇以后,下面的“口”字干脆画成圆圈。据史书记载:“他作圈多不圆,往往窝扁,又多带过”,因此,给别人造成诸多麻烦。有时候,给他阅读过的文牍,因别人误会往往辗转了回来。为了方便和明显,有一次议政会上,王安石声明自己“阅毕”文牍的符号,即一横一撇后加一个圆圈。事隔不久,他又索性去掉了横撇,仅仅保留了那个圆圈。时间一长,其他同僚竟纷纷仿效,久而久之,划圈便成了“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从此也就有了“圈阅”这个词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