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散文
随笔
小小说
新书架
绿城杂俎
月光照着 故人的影子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等你在桥头

胡庆军

二宝每次回家看娘的时候,娘都会到村口那条小河上的小石桥上接他;每次离开家的时候,娘也总是颠着小碎步,送他到村口那条小河上的小石桥。娘头发已经全白了,身体也好像越来越瘦小。

和二宝每次挥手告别的时候,娘也都说这一句话: “宝,在外边好好干,娘硬朗着哩!什么时候再回来给娘打个电话,娘在桥头等你。”

二宝的家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村庄,一条小河从村前缓缓流过,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也无论是干旱的年份还是梅雨时节,这小河也从没有干枯过、没有泛滥过,河上的那座小石桥是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无论是很多年前交通不便的时候还是如今公路四通八达的时代,从没有改变过。

石桥的这边是二宝的家乡,石桥的那边就是笔直的国道。每次从长途车上下来,二宝一眼就可以看见桥头上站着等自己的娘,从儿时到如今,也好像从没有改变过。虽然娘已经老了,但每次,二宝回家都渴望娘在石桥上等自己,因为那是一种温暖、是一种依托。

每次和娘携手走在村子里记忆中的那条古老的街道上,还是那样那古色古香,虽然有了很多时尚的味道,但和娘说起从前街道的样子,娘就说:“现代的东西,使狭窄的街道稍显拥挤了,但怎么也掩饰不了她过去、曾经和将来的繁荣。”听这话时,二宝就感觉娘很有学问,并不像一个没念过书的乡村老太太。

二宝从上高中离开这个村子开始,每次回家,娘都会在桥头等他,走时也会拉着他的手送他到桥头。

二宝的爹死得早,从三岁开始,二宝娘就自己一个人拉扯着儿子生活,乡亲们纯朴,给了娘俩很多的帮助和救济。

二宝也很争气,上完县一中,考上了省城那所全国重点大学,再然后就毕业留在了省城工作。再然后就在省城找了对象结了婚。

二宝接过娘很多次,想让娘去省城和自己一起生活,但娘就是不去,她说住不惯楼房,舍不得家乡这些乡亲,也舍不得乡村这美丽的风景。

没办法,二宝知道娘属于家乡,他给娘装了一部电话,有事没事便给娘打个电话。每次走,都给娘留下很多钱,让娘喜欢什么就自己买点什么。娘也不推辞,但每次娘都会把儿子留下来的钱捐献给学校里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们,她说,我个老婆子哪花得了这么多钱。

别人把这些告诉二宝,二宝感觉娘做的是对的。每次回来看娘,二宝依旧给娘留下更多的钱。

每次回来,娘都是精心给二宝做些他儿时喜欢吃的小吃,其实二宝并不喜欢吃。日复一日,二宝心安理得地接纳着娘的这一份关爱而变得有些许麻木,甚至感觉理所当然。偶尔还为娘的婆婆妈妈而厌烦,但过后总不免歉疚满怀,而内心也经常自圆其说地默默承诺:将来等有机会、等自己条件再优越点的时候、等自己不忙的时候……一定要陪同娘一起去看看风景,好好报答她的关爱。

直到有一次回家,娘在忙碌时摔倒,并固执地认为不要紧时,二宝突然感受到母亲衰老的真切。看她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发髻,不由想起那句: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但娘还是固执地不愿意去省城,即使那些老邻居劝说,娘也不点头,拗不过,二宝也便依了娘。

有时,周末了或者节假日了,二宝忙不能回去看娘,不管是不是已经电话告诉娘,娘都会自己到小石桥上站一会,数着国道上的汽车念着二宝的名字。有时和娘通电话,娘会告诉二宝,好好干,别给乡亲们丢脸,别总是惦记着娘。

没事的时候,二宝会推掉许多应酬,带着老婆或自己回老家看娘,出发前他也总是习惯给娘打个电话,因为他知道,娘在桥头等自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